科锐国际高级副总裁曾诚:企业组织重塑背景下 “雪花型”人才将备受青睐
科锐国际高级副总裁曾诚:企业组织重塑背景下 “雪花型”人才将备受青睐
作者: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李媛 北京报道
“相信大家今年跟我的感受很相似,我们正处于一个像‘麻辣火锅’这样的时代感受中。”8月18日,在由《中国经营报》和科锐国际联合主办的“乘势笃行 多元共振——2023卓越雇主品牌云端论坛”上,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曾诚这样比喻如今社会中,企业和人才之间的背景关系。
曾诚提到的“麻辣”之处是在于当今企业降本增效的前提之下,整体就业需求的压力非常大,每个企业都在转型升级,或者是正在做组织力的一些升级,而在这样一个新的产业环境和商业时代之下,每个人的能力结构也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甚至是迭代。
那么“火锅”就有点“冷热不均”了,一方面企业裁员、青年失业备受关注,今年毕业研究生超过本科毕业生,甚至学历通货膨胀等声音不绝于耳;另一方面,曾诚也观察到,在实际中,企业所需要的核心技术人才依然很稀缺,这就造成了人才供需不平衡。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诚通过在过去几个月走访和调研一些企业,跟很多企业家以及职业经理人沟通交流,还是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对于人才的深度、广度的需求是怎样的?
曾诚发现,在几个战略性产业领域还是有很多就业机会和岗位,还是非常的乐观。“比方说,大的智能制造,在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之下,像嵌入式工程师、光学专家,以及信息安全等岗位,很多企业还是有非常多的相关人才需求。”曾诚表示,“另外一个产业就是新能源,有很多出海客户,在海外建厂,甚至是能源基建,我们看到这些企业在销售、出海的生产运营、国内的政府事务等方面,都有不少需求。还有一个战略性行业就是软硬科技,这些年来对于人才的需求一直都比较旺盛,同时也是紧缺人才比较集中的一个领域。”
那么,今年的人才需求又呈现出哪些特点?第一,曾诚认为,软硬科技领域专家级、精细运营方向的人才,比如架构师、软件教练、数据挖掘,还有和生产制造相关的供应链各流程专业人才,需求都非常多,人才也很稀缺。
第二,曾诚发现,在前些年,北上广深是人才高地,也是交通枢纽。这几年随着产业城市群的建设,产业生态的完善,成都、重庆、武汉、西安、郑州等城市的实力日益彰显,发展迅猛。以这些城市为中心,只要高铁能在5个小时内到达,那么城市人才之间的流动就变得非常频繁,这些城市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枢纽、产业枢纽和人才枢纽。所以,曾诚建议,年轻人在关注一些机遇的时候,可以把城市选择放得更宽一些。
第三,曾诚发现,今年特别明显的一点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水涨船高,人才在选择机会上更趋于求稳,主动流失率非常低。另外,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总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于一些核心人才的需求依然是很大的,并没有人数限制,比如核心技术人才、精细化运营人才、商业变现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
在薪酬方面,曾诚认为,今年在薪酬上的表现实际上是回归理性、脱虚向实。
“除了一些稀缺人才的薪酬仍然有较大的增幅,大部分岗位的涨薪幅度比较理性,有的岗位甚至已经是平薪,或者是略降薪。”曾诚说,“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企业,复合多能,软、硬件条件都很好的人才是非常受欢迎的。如果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合作精神、协同精神也非常好,这样的人才是很受欢迎的。在深度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了解行业、了解工具并善于运用工具的人才,是很多企业所需要的。”
此外,从人才的角度来说,曾诚也有一些发现。在过往一些年,大家对价值感以及成长感的需求是很高的,但今年安全感的重要性更高了,大家对这三个感受都非常看重。“我觉得这很正常,因为今年企业都在降本增效,并且都在夯实自己的业务,有很多产品要去落地、变现。所以,职场人在这个时候不得不面临自己能力重构的过程,同时需要补齐自己知识的短板,或者说要找到自己不足的方面,能够找到跟你携手合作的一些伙伴。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曾诚说。
人才需求正在发生巨变。在人才1.0时代,只需要有一些职业的认证考试。到了2.0时代,就需要具有某一项职业技能。而T型人才、π型人才是顺应3.0时代要求,至少要有两个领域的技能和经验。发展到现在,人才要像雪花一样,方方面面都能够去应对,都能解决问题,是一个复合多能的人才。“所以,雪花型人才有几个关键词:复合、前瞻、创新、竞合,有理想、有目标、有格局,有大的胸怀,这些才是这个时代备受青睐的人才特征。”曾诚总结说。
企业如何组织重塑、破茧成蝶?
曾诚在过去几个月拜访了不同区域、不同阶段、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发现实际上企业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之下,组织能力模型其实都面临重塑,在这个“破茧成蝶”的过程中,优秀的企业都在做什么?
第一,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修炼内功。一定要不断地复盘自己的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然后把它们进行拆解,把资源精准配置到流程的某一个节点上,因为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先拆解,之后再精准落地,才能更好地提升效率。与此同时,必须要分析市场,优化跟自身组织相关的、适应市场和产品以及服务的一些策略。
第二,要顺应业务策略和目标,做相应的组织升级。“而组织升级的基石一定是做好文化建设,所谓‘上下同欲,力出一孔’,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组织才能够敏捷,真正做到齐心协力、降本增效,才能实现组织在发展、人才在进步。”曾诚说。
第三,在组织升级的前提之下,企业需要加强数智赋能。首先做数字化、信息化的建设,再做智能化的升级,而在这背后,业务及管理流程的拆解对于工具的使用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把技术和工具精准地运用到每一个管理和业务流程节点上,然后进行数据沉淀,进而赋能业务发展,甚至实现产品化,推向市场。
曾诚强调,这里面的升级不代表要完全颠覆。“其实在过往的发展当中,每个组织都有一定的工具,无论是对人力资源、CRM系统,还是管理,甚至生产制造。只要把你已经上线的工具去仔细分析分析,哪怕只用好其中一个工具,都能做到很好的赋能。所以,我觉得不要把这个看成像不可逾越的高山一样,看成是颠覆式的数智赋能一样,不要把口号喊得很大,而是应该把动作落到实处。”
“最后一点,其实品牌建设对当下也很重要,无论是员工体验、公司品牌、客户认知,我们要积极地去推广品牌建设。所以总结来说,这四个建设是一个闭环,息息相关,缺一不可,是一个体系,企业在落地过程中,每个部门都要相互协同。”曾诚强调。
如何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在变革,那么对个人而言,在一个组织当中又要做什么呢?每个人都要积极拥抱变革,勇于面对挑战,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那么如何才能在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论坛上,曾诚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有一句话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实际上选择仍然很重要,要选好行业、选好区域,甚至选好岗位。可是现在对很多人、很多企业来讲,都像在大雾里前行一样,实际上没法做一个特别智慧的选择,在选择好之前也不能够止步不前。所以,选择重要,努力也很重要。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不努力肯定是没有结果的。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要保持勤奋、踏实、践行。
第二,忙比不忙好。要在忙碌充实当中去修炼内功,因为喊口号、讲大话已经不足以应对现在的一些竞争了。有句古语说得特别好,叫“埋头做事,莫问前程”,做好手中的事,更好地去精进它,保持一颗进取的心,相信一定会迎来柳暗花明。
第三,在大量的知识和变化涌现到我们面前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敏感和好奇心,不要排斥工具和技术,要主动去拥抱它,然后在用工具帮我们节省时间的同时,个人的能力要得到一定的提升,甚至迁移。今年AI火起来以后,每个人每一天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使用AI相关工具的频次是不是高?一定要让自己更好地去运用工具,提升效率,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其他方面的一些能力上。
最后,要保持身心健康,因为这是实现所有这一切的基石。“我觉得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一个阶段,调整自己的心态,然后保证健康,做好精力管理,把自我管理调整到一个适当的节奏中,我认为这是一种能力。因为现在外部的信息特别喧嚣、嘈杂,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个人一定要保持冷静,当你处于一个低谷期,有很多东西无法做决定的时候,有一个选择你至少是可以做的。比方说,每天做一些简单的动作,锻炼身体,然后阅读、看书,找一些乐观的人去交流,调整好心态,好好休息,做好精力管理。然后保持一定的学习,多交朋友,多去跟那些向上的、有能量的朋友交流。”曾诚说,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自己不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够去战胜它。在坚定去相信的同时,对内诚实面对自己,修炼内功;对外做好产品和服务,满足并进一步提升客户需求;对可以同行的生态伙伴,去协同合作,抱团取暖,一起面对未来。
(编辑:孟庆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