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自救两年,为什么债越欠越多?
恒大自救两年,为什么债越欠越多?
作者:有个锤子
前段时间,憋了两年多没交作业的中国恒大还有恒大汽车,补发了2021年还有2022年的年报。虽然大家对恒大的处境有所准备,但真实状况还是给了市场不小震撼。这种震撼不夸张的说,甚至可以与传说中秋天的时代震撼相媲美。
早在今年3月份的境外债务重组公告中,恒大首次承认了自己资不抵债的事实,当时称净资产为负的1900亿。然而,在今年年初更换了会计事务,普华永道2年都没有核算过来的恒大财务错漏,上会柏诚半年就基本搞清楚了。财报中显示,恒大净资产已经由2020年的3504亿,下滑到2021年底的-4731亿,又下滑到了2022年底的-5991亿。
也就是说,经过恒大这两年积极自救,净资产一共少了接近一万亿。
从数据可以看出,恒大资产从2020年开始是逐年减少的。这个很好理解,毕竟早在恒大2020年底的战投危机爆发后,公开市场已经融不到一毛钱了,以前依靠吹牛逼借钱买买买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游戏,自然也就玩不下去了。2021年恒大就停止了拿地,许老板本人也开始了变卖奢侈品豪宅还债的表演,资产缩水自然就是正常的。
值得疑惑的是,恒大的负债,居然在危机爆发的2021年,爆发性增长了6000亿。所以被广大群众心心念念负债2万亿的恒大,截至到最新财报发出,总负债终于更新到了2.4万亿。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恒大积极自救两年,债反而越欠越多了呢?
我们把负债中比较重要的几项单独拎出来,就可以发现其中一些端倪。
其中借款部分在2021年,相较于2020年激增了接近3000亿。知道自己即将暴雷,并且欠下的天文数字无法偿还时候。在债权人尚未搞明白真实情况前夕,竭尽所能借上一笔更大的钱,是注定当老赖的人最为理性的选择。
可实际上恒大强制债转股事件发生于2020年底,那时候只要是有眼力劲的金融机构早就把恒大拉黑了,常规渠道恒大完全借不到钱。那许老板又是凭什么本事,在信用丧尽之前,又借了3000亿呢?我们从两则新闻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一则是2021年7月初,许老板在天安门上拍照留影后,宣称恒大这一年有息负债降低了3000亿,如今净负债率低于100%,三条红线已经有一条转绿。
另一则也是这个时候,市场上的恒大商票兑付问题开始爆发,整体规模据传超过了3000亿。
所谓的商票,实际上就是企业开出的欠条,主要面向供应商赊账。当企业正常经营的时候,供应商收商票也可以获得一些贴息收益。例如企业收到1000万的货,但现在现金流吃紧,于是开出一张1100万的商票,约定明年这一时间兑付1100万。而供应商拿到这张商票,可以选择明年兑付多赚100万。也可以选择以1000万的价格卖给第三方即时套现,而第三方等到明年拿着商票找企业兑付,然后赚这100万的差额。
可商票由于没有担保抵押,纯粹就是企业的信誉支撑。当企业正常时候,就和定期存款没有多大差别。当企业难以为继还不起账,欠条就成了白条。恒大在战投危机爆发后,金融机构把恒大拉黑,处于信息后端,还有需要仰仗甲方爸爸的供应商,就成了恒大唯一拿捏对象。大量的应付款,甚至借款最终就成了商票,然后成为白条。
这些供应商,几乎就成了最后一批给恒大输血的债权人,成为新增借款主要部分。
当然,还有著名的恒大理财产品,在最后时候也狠捞了一笔。可悲的是,理财投资者,大多数都是自己的员工。大型组织都是如此,在市场信用丧尽,最后一批垫背者通常都是所谓自己人。吃着老板画的饼,为保住工作还有生意的最后幻想下,亲临者还会心存侥幸,更容易被拿捏。所以之前我也说过,当对自己员工还有合作伙伴,一旦要求拖欠工资、垫款、甚至买理财的时候,基本就离倒下不远了。其开出的条件越好,最后兑现的可能性反而越低。丢掉所谓的信仰,没有什么是大而不能倒的。认清现实,一味的妥协只会增加沉没成本。
而合同负债这一项,恒大由2020年的1857亿,到了2021年直接变成了9743亿,一年时间剧增8000亿,截至到2022年底,则还有7210亿。这一部分,几乎占了现在恒大债务的1/3。
所谓合同负债,就是收了房款,但还没有交付的部分。你开一家理发店,收了客户100块钱,承诺给客户剪4次头。这时候,在账簿上就应该是进账100块,但同时背上了100块的合同负债。一直要等到给客户剪完4次头,你这100块才能确认收入。如果期间托尼老师的工资没付,房租没给,老板就把钱用光破产了,那么就意味着这100块的合同负债是没办法履约完成了。
在房地产行业,一般客户确认交楼的时候,购房款才能确认收入。
而恒大2021年的年报,导致合同负债暴增的原因,就轻飘飘的一句话:
根据企业自身收入确认标准变更,共约6643亿元已确认收入部分重新纳入到了合同负债。
恒大财报内的解释是,在2021年以前,恒大认为客户接受物业或者根据销售合同被视为客户接受时确认收益。在2021年以来,恒大陷入流动资金困难,所以要认为必须获得项目竣工报告书,或者业主占用作为确认收入的条件。
反正意思就是在2021年以前,不管房子是否完工,只要恒大认为客户接受房子的现状,就是恒大履约完成了,就可以确认收入了。客户是否收到房没关系,不要客户有没有意见,恒大认为客户没意见就是没意见。
恒大就是这样,大量项目存在项目工程还未完工的情况下,就完成了会计报表的处理。而这样搞的好处非常明显,成本计算不全外加提前进行项目结算,结果就是账面上看来收入高、成本低,集团公司一片欣欣向荣。
所以和恒大相似规模的房企,合同负债通常是恒大的数倍。并且由于报表上的高利润,导致在销售差不多的情况下,恒大要比同类房企多交大约三成的税。
这种繁荣,是许老板还有一众高管都乐于看到的。因为业绩好了利润高了,大家就可以大口吃肉,大把分红。比如在2016年到2020年,恒大把其中利润大约一半拿出来分红,一共939亿。其中持股恒75%股份的许老板分得了大约600亿,而一众高管也是奖金拿到手软。在这些既得利益者面前,一些断人财路的质疑之声,自然而然就被严厉喝止。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第三方审计机构的配合。
不过这种成本都还没支出完,就拿着预收款开始分钱的玩法,每一次之后都必须用更大的规模的销售或者假账才能掩饰。于是恒大胃口也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肥。在报表与行业的繁荣之下,各种金融机构也更乐于将钱借给恒大。恒大的负债,在2014年为3621亿,2015年增长了70%达到6149亿,而提出三高一低战略的2016年再增5000亿,达到了11600亿。现如今终于把债务规模吹到了2.4万亿。
这里面有银行贷款,有包装在各种理财产品之下的影子银行资金,有各种供应商的应付款还有白条。其中对于社会面影响最恶劣,普通人冲击最大的就是烂尾楼,也就是其中的合同负债。
去年在各地政府支持下,恒大保交楼任务相较于年初目标打了5折后,勉强完成了30万套的任务,总共算下来也不过2000多亿的合同负债。现在恒大的老底出来了,剩下的合同负债,也就是还剩下的已售需要交付的房子,是去年表演公司出售资产,个人出售豪宅才取得目标的3倍。这里面,是接近一百万个的家庭的过去还有未来。
都说只讲负债不讲资产就是耍流氓,接下来我们盘一下恒大的家底。
在2022年的年报中可以看到,目前恒大资产18383亿,负债24374亿,净资产-5991亿,属于严重资不抵债。
大家对于6000亿的净负资产可能没什么概念,可以举两个例子感受一下:
号称“现金之王”贵州茅台,其盈利能力甚至可以撑起贵州万亿地方债务。可实际上2022年的净利润也就627亿元。也就是说,贵州茅台还得干上十年,才能填上恒大挖出的天坑。
而恒大自己在最辉煌的2013-2020年8年里,高管与员工在高额奖金与分红刺激下,大家每天007的拼命干,累计净利润也就2352亿。也就是再来一次涨价去库存,再来两个抓住风口的恒大在黄金时期拼命扩张干上8年,并且还加上做假账的虚假利润,赚的钱也填不上恒大现在挖出的窟窿。
神奇的是,在2022年的年报中,中国恒大倔强地表示:
集团拥有土地储备2.1亿平方米…庞大优质的土地储备,是集团保交楼、逐步还清债务、恢复正常经营的坚实基础。
可惜的是,债务是刚性的,资产是弹性的,恒大祖传2.1亿平米土储并不能撑起2.4万亿债务的未来。
根据2022年年报,恒大目前真正可支配的现金仅为43.34亿元,算上受限制现金也仅有99.71亿元。这点钱,需要面对百万套的合同负债,千万亿的应付款还有银行贷款,在忽悠不到金融机构与供应商给他输血的情况下,是根本没有多大能力投入再生产的。
而最主要的是资产减值问题。之前谈过许多次,在债务爆发时期,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会马上外婆变孟婆,撕破脸把债务人驾着走奈何桥,这个过程会加速债务人的资产贬值。甚至地方政府这时候也会执法到位,以各种理由收回恒大未开发的土地,以求重新出让。毕竟地方也知道破鼓万人锤,你不抢别人也会抢。并且地方上恒大烂尾楼的交付问题,最终大概率还是会落到自己头上。所以早在2021年,海南儋州为首,成都等地相继跟进,以2年未开发为由,无条件收回恒大诸多土地。众所周知的是,早年以囤地闻名的李嘉诚,土地闲置通常十年起步,最多也就罚点款而已。而风雨飘摇中的恒大,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地方政府,都开始对他铁面无私起来。
别问,问就是违反了相关规定。
这也是恒大巨额亏损分解中所述“土地被收回相关的亏损,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及其他非经营性亏损”的原因。
至于没被瓜分的2.1亿土储,其真实价值也非常可疑。
在2015年涨价去库存以来,火热的房地产市场让金融机构把房企捧上了神坛,狂热的购房者也让开发商迷失了自我。就在这一时期,无数的房企定下了三年翻三倍,五年翻十倍的宏伟计划。更不用说越来越多开发商发现了搞关联交易、做假账噶小股东韭菜的把戏,比搞开发更来钱。于是许多的大型房企,从房企员工到公司高管到实控人,都把企业玩成了庞氏骗局——也就是只看规模,不看利润。
最终结果是一个阶段大跃进的房企数量暴增,大家喊出千亿万亿口号,土拍市场进入到了空前的内卷状态。大家从一线城市卷到二线城市,然后到三四线城市。从账面上看,房价只要不继续暴涨,拿地就是亏损的情况下,几乎所有房企都没有收手的意思。
恒大还有另一宇宙房企,就是做杠杆更大、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的下沉市场小城市典型。然而,现在三四五六线的房地产市场什么情况,就不多做赘述了。
恒大2021年年报中,撇减发展中物业及出售已完工物业、投资物业亏损4049.5亿元,很大部分就是这么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亏损,还是已建成,存在销售的楼盘才能计价。很多待开发的土地,情况可能更糟糕。
在土地尚未开发的时候,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就是多了一笔购买价格时的资产。在尚未动工销售的时候,亏损就不能体现,资产也不会减值。这也是之前聊城投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领导被追责,这几年托底拿地,大多都放在那里长草的原因。
比较极端的情况,就是某些销售价格已经连建筑成本加税费都无法覆盖的城市。这些城市说白了就是土地价格为负,才能具备房地产开发的商业价值。在前些年的疯狂中,斥资重金拿下的土储,本质上就成了水司楼一样的负资产——放在那里看着像是高大上的东西,运营收入连运营成本都不能覆盖,拆掉卖钢筋废品的钱还不够拆除的成本。而恒大的2.1亿土储,如果全部重新梳理定价,很可能会让大家更加震撼。
关于许家印奇迹还有恒大震撼之所以普遍存在,本质还是当组织大到一定程度,都会存在权责不对等的情况。
商业的世界,想要赚钱的老板是正常的,一个拼命追求利润的企业才是能够持续下去的。这绝不是某些国师痛斥的什么犹太资本永不眠一类的毒瘤。只要是非垄断领域,当利润过高,自然而然会有虎视眈眈的竞争者去动摇他的利润。企业之间的内卷,也会让大家享受更低价格,更好的产品。
反之一个不追求产品利润的企业,甚至连老板自己的赚钱方式,都是通过编1040工程一样的神话故事,用投资者还有金融机构的钱去滚现金流,去制造GDP,然后自己赚取其中的现金流溢出,那么这样的企业最终很可能给社会挖出深不见底的黑洞。
赚钱的生意不好做,但亏钱的生意多的是。在前些年房地产的狂热氛围中,各个房企在土拍市场疯狂撒币,争抢一块块必亏土地的人,他们是不够专业不会算账么?
他们明白,只要拿到地,自己就有奖金,未来也有事做。执行者们无非就是忽悠上一级,自己要拿的土地价值有多高,房地产市场未来多可期,然后让集团公司赶紧打钱买下来。
反正最终亏损由公司埋单,有王多鱼这样的大冤种,谁没有点梦想呢?全国各种匪夷所思的项目,通常也就是这种逻辑下产生的。
而作为公司老板看到十地九亏的情况,也得硬着头皮继续拿地。因为别人都这样玩,你要利润就拿不到地。当没有土地储备,销售额下降,金融机构就会对你产生悲观情绪,不再追加贷款,甚至对你进行抽贷。而公司股票也可能相应下跌,导致自己的利益严重受损。
接着一旦尝试了作假账寅吃卯粮的游戏,最终走向噶韭菜的诈骗式经营方式,一切就停不下来了。
和之前讲多重债务借贷者,通常不会是意识到自己还不起利息,就会停止借贷一样。这些有限责任制公司的实际掌控者,通常更是再也借不到金融机构一毛钱,供应商再不愿意再垫付一分的货款,消费者绝对不再接受预付款的形式时候,他们才会扭扭捏捏的承认公司经营出现局部困难。在高管套现跑路,有本事债权人分食掉仅存的几个钢镚后,留给社会的只有等待转移的债务。
这也是贪污属于重罪的原因,贪污100块,不仅意味着国家损失100块,而是因为贪污者通常不为结果负责,他为了自己赚100块,往往做出的决策可能给国家造成成千上万的损失。
企业因为有人为盈亏结果埋单,所以通常都有制约,造成的损失理论不会太大,所以只有职务侵占相对较轻的刑法处理。可当企业大到一定程度,也是极可能出现没有人在意盈利,只为自己捞好处的情况。当没有了制约,赚了是自己的,亏了全社会埋单的心态,越来越多存在于巨型企业。当问题暴露的时候,绝对就是到了许家印奇迹恒大震撼一样不可挽回的程度。
十多年前,与一个重庆转型汽车的某老牌摩托企业财务聊天,当谈到该企业公子开着千万豪车,在机场高速飞驰登上热搜的花边新闻时,该财务总结到:
“一个最成功的企业家,就是把自己企业做成国企。”
随后他解释到:“老板住的别墅是自己的,开的豪车是自己的,但企业还有贷款是国家的。目前年年亏损,但依然可以年年借贷。其原因就是企业关系着十余万人的就业、医保社保等等问题。这是地方的基本盘,所以地方是不会坐视企业破产,自然而然就有金融系统的窗口指导了。”
而就在前两年,这个年销售量不超过四位数的企业终于破产了,留下的还有数百亿的坏账。
早在18年恒大最辉煌的时候,许家印荣登中国首富的位置。在某个慈善奖表彰大会上,许老板曾激动地表示:自己和恒大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还有社会给的,我们一定要回馈社会。
如今恒大负债2.4万亿的时候,许老板真的把恒大上交国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