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邦股份,被市场热烈看好的储能小盘股,却出了个大利空,拓邦股份公告解读

  

  

  

  

  先看一下这个公告是什么情况。

  

  

  

  2022年营业收入由股权激励下限的94.52亿调整为86.18亿,下调10%左右。2023和2024年也分别下调了11.4%和12.5%。扣非净利润也分别调整了不少,2022-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5.17、8.04、11.49亿。

  

  leo得承认,看到公告的第一时间就骂娘了。

  

  跟具体调整幅度无关,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上浸泡久了,深知江湖险恶,对于上市公司的承诺会看得很重,管理层要努力做到言行一致,提出的目标就要拼尽全力去完成,最好能超预期完成那种,实在完不成也一定是遇到确确实实无法克服的困难那种,而且最好不要差距太大。

  

  

  但现在还有一个多季度,拓邦股份就认为要达成股权激励的业绩目标很难达成,开始提前修改方案,很明显违背了这个原则了。

  

  如果对它本来就无感的小伙伴,光就这一点,已经可以将它pass掉了。

  

  就跟渣男出轨一样,有一次,就会有第2次,今年因为业绩目标达不成修改股权激励方案,明年会不会因为其他理由搞其他事情?

  

  总之,这事儿给人观感很差:很容易人人觉得吃相太难看了。

  

  

  不过有一说一,仔细看了它的公告后,其实也可以理解。

  

  公司说业绩达不到目标,主要跟海外通胀、俄乌战争、疫情等多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下游需求增速放缓, 短期消费信心走弱,加之疫情反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也确实是事实,今年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经济层面都很艰难,需求低迷,尤其是国内更严峻,深圳的疫情也是反反复复的。

  

  此前的中报也可以看出,管理层也确实有在努力做一些应对,Q2 业绩已经有所改善,只是全年想要完成目标还是比较困难,因而提出修改股权激励方案。

  

  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如果说,最让leo觉得它修改方案的这个行为还可以理解的不是原因,而是股权激励的对象。

  

  

  

  股权激励的对象达到1245人,近95%的股份都是给中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骨干的,可以看出来确确实实还是要通过股权激励宁愿中层和技术骨干的,而不是给高管做利益输送的,这一点还是有良心的。

  

  作为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伊利股份发布的股权激励方案。

  

  

  

  当时市值高达1700多亿,公司拿了总股本的3%,也就是1.83亿股来做股权激励,激励对象总共474人,然后骚操作来了,董事长潘刚一个人就拿了6080万股,占了股权激励总数的33.2386%,总股本的0.9972 % !

  

  要不是因为法律规定:单个对象获得股权激励不超过总股份1%上限,很可能会更高,还有4个高管,又拿走了11%的股份,剩下的469人再分剩下的不到45%的股份。

  

  这个股权激励方案有多离谱,看看网友的评论就知道了:这TM就是给高管,尤其是董事长进行利益输送而量身定制的。

  

  公告一出来,迅速被骂上了热搜,伊利股份也不得不进行了股权激励的方案修改,不过也差不多了太多,还是几个高管拿掉主要部分。

  

  这么一对比,可以看出拓邦股份的这个股权激励确实是希望留住中层和技术核心的。

  

  光就这一点,对它这个股权激励的修改就觉得还是可以体谅的,毕竟好不容易用股权激励的方案留住一波中层和技术核心了,但却因为业绩原因拿不到,不但达不到原来的目的,甚至会起反作用。

  

  人嘛,没得到之前也就没啥感觉,最怕的是得到后再失去,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此前就给股权让大家好好干,如果因为业绩不达预期,无法解锁,大家心态就更崩了。

  

  尤其在当下比较外部环境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稳住团队,给团队一点甜头,让他们努力好好干,想办法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争取熬过艰难的岁月确实可以理解。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股权激励方案惠及如此之多的中层和技术核心,那么修改股权激励方案这个事情,公司就会直接被我pass掉,而且拉黑,并且还要狠狠的喷一顿。

  

  

  

  一方面,它的主营业务智能控制器业务依然值得看好,这个市场空间足够大,而且随着电动化的大浪潮,这块业务空间还在继续扩大,未来行业成长性依然不错。

  

  虽然智能控制器市场有个最大的问题是下游下游太分散了,提升实市占率并不容易,但好在公司属于行业领先企业,目前已经是行业是双龙之一了,有望取得超越整个大盘的增长速度。

  

  其次,公司开始在户用储能市场发力。

  

  虽然相比早就布局储能领域的公司而言,节奏还是晚了一点,但储能是一个正在大爆发的蓝海市场,现在开始加大投入力度,至少跟着吃点肉是没问题的,而对公司而言,进入储能领域并不存在技术门槛。

  

  更关键的是,公司的市值真的不大,不到140亿的盘子,估值水平也还可以接受,至少观察观察还是可以的。

  

  不过如果它下一次还发生类似的事情,那么就不用看了,直接拉黑就好了。

  

  给你机会,就要中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