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概念股,多层次深度分析《回不去的白酒,等着你的银行》-文字版
董宝珍投资理念学习会
第93场 Z先生分享
这个主题实际上是董老师先前提到的一个话题。对于那些没有研究过银行股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对这个主题感到半信半疑。他们可能会认为银行怎么可能跟白酒或茅台相提并论呢?因此,我们首先需要考察董老师的讲话是否可靠。
让我们先看一下董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者。这是一条来自2013年9月份的微博帖子,原帖是由一家深圳知名私募基金老板所发布。董老师在回复中提到:“庆国庆大吉大利,贵州茅台大暴跌,祝贺贵州茅台再创新低,为普通人发财致富提供机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董老师是一个低位大喊机会的投资者,而不是一个高位吸引眼球的投资者。他在2013年的时候就提出茅台股价的大跌为投资机会,并为普通人提供了致富的机会。
让我们来看看董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者。这是一篇2013年9月份的微博帖子,原帖来自深圳一家知名的私募基金老板。他在国庆节庆祝白云山H股再创历史新高,并自诩为高端人士,定位在日本。然后董老师回复了一句:“庆国庆大吉大利,贵州茅台大暴跌,祝贺贵州茅台再创新低,为普通人发财致富提供机会。”
从那时起,贵州茅台的股价涨了20倍,几乎是董老师所说的价格。但是,这位私募基金经理当时却做得很糟糕,因为他持有的这只股票至今回报率仍然是负数,尽管贵州茅台在这段时间内大幅上涨。这个血淋淋的事实可以告诉我们,董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投资者。
在国内也有许多私募基金,规模大到几百亿。然而,他是否可靠?很多普通投资者可能没有这种分辨能力,把自己的钱交给不那么靠谱的人。虽然董老师在低位时喊了茅台,但当时投资者没有理会他。现在他在讲银行,可能有一部分投资者相信了他,但我相信市场上仍有很多普通投资者不相信他的观点。
针对目前银行业的一个观点,我想自己思考分析一下。怎么要将银行业与白酒业做对比呢?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资本市场并没有什么新鲜事,它循环周期性地出现。许多资本市场上的现象都只是表象,具体的是哪个板块涨、哪个板块跌只是表面现象。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周期,有上升和下降的周期。投资者在市场上参与时会受到贪婪和恐慌等情绪的影响,这种循环周期是亘古不变的,永远都不会改变。
回顾2013年,银行板块是机构抱团的板块之一。当时市盈率跌到10倍,已经是最低点了。整个银行板块在宽基指数中的权重都在50%以上。很多机构的金钱都流入银行板块。但实际上,银行从2004年或2005年开始走了一个长达10年的上行周期,一直到2012年或2013年,这是一个非常长的完整的上行周期。在这个周期里,银行的净利润增速都在20%到30%以上。到了2013年,实际上是银行上行周期的一个尾声,但这个时候却出现了炒作民营银行概念股的资本热潮。老股民可能还记得,只要沾上民营银行概念,就会很受追捧,因为银行经过了长达快10年的上行周期,普通老百姓都认识到银行是一个很好的行业,非常赚钱。
银行
越来越受到认可,人们开始认可他的投资价值,这反而成为银行炒作尾声的标志。回到两年前或21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情况。很多人都熟悉这个情况,只要是涉及白酒,特别是酱酒,股价就会疯涨。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涉及酒业,股价就会立即上涨,甚至翻倍。实际上,前两年炒白酒,炒民营银行概念股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一个行业中走过一个长周期,到尾声时,公众开始意识到这个行业很赚钱,是一个好行业。当出现这种新闻时,这个行业往往已经见顶。因此,资本市场上没有新鲜事物,只有不断循环和人性周期的交替。所以,现在的银行和当时的白酒非常相似。
我先来讲一下近两年的背景。创业板自21年以来的走势实际上主要权重在新能源、电力设备、光伏、半导体和医药等板块。这些板块近年来都比较严重地抱团。如果看一下创业板21年以来的走势,可以发现与2015年泡沫破裂后的走势高度一致。走势上从猛烈的下跌到大力反弹,再到底部震荡,波动力逐渐降低,最后进入阴跌之路。甚至很多细节都一模一样。2013年到2015年,当时的创业板主要抱团炒作的是围绕智能手机这个主题的传媒网络板块。因为资本市场在经济不景气的阶段时,喜欢炒科技成长股,因为可能参与资本投资的人觉得现在经济不景气,看不到未来,需要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的东西出现。这个现象确实客观存在。2013年到2014年的时候,创业板开始围绕智能手机主题往上走,正好在2012年到2013年之前,这个时间段正好是从塞班系统等传统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变的时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它替代了上一代传统手机,带来更多商业模式和业务,通信技术的提升也让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取信息。这些都是随着这种手机的移动网络不断迭代升级带来的。当时创业板主要围绕手机主题对传媒网络进行了疯狂的抱团炒作。虽然这个抱团在一部分时间是正确的,但最后变成了瞎炒,例如暴风影音和全通教育等公司只要沾上与传媒、手机网络和智能网络等相关的板块,就被炒到了天上。
那么从2020年到2022年,主角就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围绕汽车主题展开,成为了这几年的热点。智能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迭代,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然而,恰逢疫情和经济不景气,政府大力放水,科技板块出现了泡沫。在这种背景下,与汽车和新能源沾边的企业被炒得异常火热,实际上很多相关企业的利润率并不高。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它们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差,只是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内迅速增长,因此被炒得很高。但是,实际上,这种炒作本质上与之前炒传媒股的情况类似,都是推动着手机和汽车的迭代而进行的抱团炒作,机构的金钱疯狂往其中扎堆,行为特征高度相似,最终的结果都是一地鸡毛。个人判断,这些走势特征与机构利益高度相关。
那么可以看到,当时我也讲到了2015年这个时期有一个泡沫破裂的过程,其中有一个整整一个季度的一个猛烈的回光返照,整个创业板指数涨了百分之三四十。当时很多投资者可能会觉得这个是不是还得看赛道啊,赛道跌下来的还能涨。可能接下来主角还是它。但是在这个救市的过程中,爆出了救市老鼠仓的丑闻。这个丑闻的本质就是因为这些机构已经知道这些股票已经大势已去,但是他们必须让散户在反弹中产生一些希望,让他们产生一种这还能涨的错觉,从而把他们吸引进去形成一个高位换港。这个时候,机构就可以把手中的股票出货了,然后自己逃命。逃完之后,股票又杀下来了。去年的4月份跌到底部时,股票又涨了一个季度,整个指数又涨了二三十个点。这个本质上是机构在自救,他们必须拉伸上来找人接盘,否则他们根本就出不来。董老师也讲过,当初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歹戏拖棚”,就是说你这个股票已经大势已去了,但是还在折腾,还在拖时间,还在演戏。实际上,这个市场的情况就是一样的,已经大势已去了反复在折腾,折腾到最后还是要往下走。但是这个折腾的过程是有目的的,就是为了形成一个筹码的换手,把套牢的一些持仓卖出去。
我最近其实在广东,感觉今年的气温回升比较曲折,比较慢。往年的话,到三四月份,深圳这边已经相对很热了,但是今年却有点不同,气温有升有降,让人感觉不太稳定。我自己的思考也有点像这种气温变化的趋势,但是在生活中,大家对于气温的判断并不会像在资本市场上那样,做出这样的判断。资本市场上的人可能会根据赛道的涨跌来预测未来的趋势,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不会这样去想。
最后,关于这个细节,你可能会发现所有的走势都是按季度来计算的,那么怎么会是一个季度呢?我个人的思考是,国内的机构,如公募基金或其他金融投资机构,他们的业绩考核周期是按季度来计算的。因此,在季度底的时候,他们必须进行一定的美化,以保证财务报表和业绩都能通过考核。他们不能在季度末的时候把业绩搞得很差,必须趁着季度的时间窗口,在季度末的时候把自己的业绩做上去。所以我认为,这个走势的反弹正好发生在去年的第三个季度,也就是完整的一个季度。从去年的第二个季度开始,直到7月份之后,这个走势就开始往上跌,正好符合季度财务报表的考核期。因此,我认为这个走势的结局都是相同的,最终都会慢慢沉寂,波动率也会逐渐降低,直到结束。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当初的背景。创业板泡沫破裂之后,会发生什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创业板泡沫破裂之后,白酒板块开始了一轮轰轰烈烈的大涨行情,整个指数涨了快10倍,有些个股甚至涨幅达到了20倍以上。这个大牛行情的崛起,伴随着上一轮科技万股泡沫的破裂。下面这张图中,紫色的线代表白酒板块,而蓝色的线代表创业板指数,你可以看到它们有一个明显的交叉点。在这个阶段,白酒板块开始往下走,而创业板指数开始往上走。类似于这几年的三傻银行,创业板往上走,而三傻银行股往下走,当时的白酒板块就像是现在的大傻子。
到了泡沫破裂之后,市场发生了转折。赛道破裂之后,创业板指数开始下跌,而白酒行业却开始上涨,再次形成了一个交叉点。这一次的交叉是创业板往下,白酒往上。科技股的震荡与白酒行业的崛起是同步进行的。背后的原因是市场中的金钱不断改变跟风方向,投靠新的势力和新的趋势。在市场中,绝大部分的金钱都是“骑墙派”,随时跟随潮流,投资看似能够持续增长的行业。
现在,让我们看看银行业。和白酒行业一样,银行股在六七年里一直没有涨过。我们需要判断一下,银行股是否会重蹈覆辙,重复白酒行业的故事。
我们现在要分析的是,一个板块是否能够成为大牛板块的因素。
首先,估值必须处于低位。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如果一个板块的估值本身就很高,那么即使出现大行情,它也不可能一直涨,股价不可能一直攀升。因此,我们需要从处于低位的板块中挑选出未来有潜力的抱团板块。
其次,业绩必须迎来一个向上的拐点。正如芒格所说,怎么估值会修复呢?因为大众都看到了好的现象。作为投资者,我们也需要看到好的现象,即业绩已经开始快速增长。只有这样,机构才会行动起来。有时候,趋势派投资者也是这样,他们只有看到股价涨起来才会进场,所以业绩一定要迎来向上的拐点。
第三,板块必须具备一定的金钱容纳人力能力。如果一个板块很小众,那么就不会吸引到大众的眼光,即使它涨了,也不会有人注意到它。因此,必须要有大量的金钱和人力投入才能形成一个大流板块,产生社会的金钱集聚效应,掀起风浪。
最后,板块必须有足够的金钱流入。如果估值和业绩都有了,但是没有足够的金钱流入,那么股价也不会涨。因此,必须有金钱来推动股价的上涨。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上四个因素来分析银行成为未来的白酒这类大牛板块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需要看一下白酒板块的估值情况。
在2014年,整个白酒板块历史上最低点,股价跌到了8倍市盈率的水平。虽然现在有人说白酒板块的市盈率跌到了20倍,认为很便宜,但当时的8倍市盈率也是非常低的。到了2016年,整个白酒板块开始启动,股价涨至10倍左右市盈率的水平,仍然处于历史低位。在此之前,白酒板块六七年没有涨,一直处于历史最低估值的背景之下。
银行板块也是类似的情况,六七年没有涨,估值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目前整个银行板块的平均市盈率在4-5倍,市净率在0.5倍左右,这是离谱的低估值。可能对于刚入市的股民来说,觉得银行本来就是低估的,但实际上,回顾上一个上行周期,即使是最低点,银行的市盈率也是达到了10倍左右,市净率最低也达到了1.4-1.5倍。现在的4-5倍市盈率和0.5倍市净率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可以说是非常低的估值。
除了估值,我们还需要看一下业绩的拐点。以贵州茅台为例,它在2016年开始独立地迎来了一个主升行情,跟随着整个指数一起往上走。在此之前,它的业绩增速只有百分之零点几,但在16年开始,业绩增速就开始加速,17年为60%,18年为30%。这两三年的时间,茅台的业绩向上的拐点与股价的向上拐点相对同步。因此,除了估值,业绩的拐点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招商银行为例,历史上从2005年开始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的拨备覆盖率比2011年资产质量最好的时候还高。
以招商银行为例,下面展示了其拨备覆盖率和减值计提力度的历史数据。可以看到,从2005年开始,招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逐年提高,现在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这并非一个虚的,因为尽管其不良率极低,但其减值计提力度高于上一轮周期的水平。
美国也有一些银行看起来好像拨备足够,但实际上由于它们的不良贷款率非常低,所以它们的减值计提不足。
让我们看一下招商银行的减值计提情况。每年的减值计提占营收比例都远高于上一轮周期的水平,这个柱状图中,柱子越高说明计提力度越大,占营收比例越高。招商银行从2015年到2016年处于一个利润释放的周期,随后慢慢缓慢释放,所以说即使在现在的计提力度下,它的减值计提仍然远高于过去的一个历史水平。从15年到现在,招商银行的业绩增长了好几倍。
而且这只是举的一个例子,现在许多商业银行的情况都是如此。拨备覆盖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而计提力度也属于历史最高水平。
接着,我们来看看金钱是否涌入商业银行,并且商业银行是否有市值膨胀的空间。
有很多人认为银行太大了,炒不动,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可能是没有做过数据统计和实践,只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我们可以先看看白酒行业,整个牛市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抬升估值和市值的过程,就像一颗小种子不断生长成大树。
以贵州茅台为例,2015年底市值为2,700多亿,现在已经涨到了两万多亿;
而五粮液2015年底市值只有1,000亿,现在已经达到了8,000亿;
泸州老窖从300多亿市值到现在的3,000多亿,山西汾酒也从当时的100多亿到现在的3,000多亿,甚至古井贡从不到200亿的市值到现在的1,200多亿。
接着,我对银行进行了挑选,找了一些净利润体量差不多的银行和对应的白酒作比较。
中信银行的净利润差不多是500多亿,和贵州茅台差不多;江苏银行的净利润200多亿,和五粮液差不多;杭州银行和泸州老窖差不多;长沙银行的盈利能力净利润总额和山西汾酒差不多,无锡银行和古井贡差不多。
然后我们看一下这些银行的市值,和对应的白酒净利润相等的情况下,它们的市值是多少。
中信银行的市值是2,000多亿,和贵州茅台牛市启动点的估值相似;江苏银行的市值是1,000多亿,和五粮液的启动时市值差不多;杭州银行的市值是700多亿,比泸州老窖稍微多一点;长沙银行和无锡银行的市值,和同净利润体量的白酒启动时的市值差不多。
让我们来看看市值倍数这个指标。它是通过将某个白酒公司的市值除以同期某个银行的市值来计算得出的。这意味着,该白酒公司的市值是该银行市值的几倍。或者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在同样的净利润下,茅台可以换取10个中信银行,五粮液可以换取7个江苏银行,泸州老窖可以换取5个杭州银行,山西汾酒可以换取10个长沙银行,古井贡酒可以换取10个无锡银行。
然而,有时人们会根据市值的大小来判断一家公司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是一个误导性的做法。例如,有人可能会认为无锡银行是一家小银行,因为它的市值只有100亿。但实际上,古井贡酒和无锡银行的净利润规模是相同的,因此没有人会认为古井贡酒是一家小公司。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最后一个金钱情况,也就是我们预测未来的走势。根据我的个人判断,未来可能会出现类似于2016年的一个赛道破灭的情况,这会导致整个市场的低估值板块崛起。这个现象有一个成语形容叫做“鲸落万物生”,就是说一条海里的巨大鲸死亡之后,它的尸体会养活海洋里其他众多生物。同样地,赛道的崩溃可以驱动其他板块的总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最牛的板块方向就是围绕数字经济和计算机通信板块展开。这个板块的崛起实际上是一个金钱腾挪和换仓的现象。今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新能源越跌,计算机通信板块的涨势就越明显,包括中字头中国特色估值的板块也是如此。这其实是金钱的腾笼换鸟,背后的本质原因就是板块崩溃后金钱的重新分配。
在创业板里,电力设备、半导体和医药是目前的权重最大的板块,而计算机通信板块作为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板块,但是却长期处于阴跌状态,其权重已经被压到了非常低的位置。因此,只需要少量的金钱就可以抬起它。银行的情况也是如此,它的权重已经从过去的40%-50%下降到了13%。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也有可能在少量金钱的推动下起飞。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板块的崛起并不一定需要大量的金钱,只需要一定的推动就可以实现。
背后的本质原因实际上是金钱的流动性,就是“金钱腾笼换鸟”,一个板块就出现崩塌的趋势,金钱转移到其他板块上,这也就导致其他板块的繁荣。
我们可以看到从估值到业绩拐点的分析,结论是对的。从金钱情况分析看,所有银行都符合我们的逻辑。因此,结果已呼之欲出。
我的判断是:梧桐树已经立起来了,凤凰正在途中。关于梧桐树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它象征着等待凤凰的到来。现在,银行的业绩观点已经明确了,许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都到达了25%到30%的增速,完全达到了业绩拐点,利润释放期已经到来。这棵梧桐树已经长起来了,不再是刚种下的。同时,市场赛道也在不断崩塌,金钱在不断涌出,许多凤凰正在飞向这棵梧桐树。许多朋友可能会感到懊恼,错过了茅台的机会。但是,现在有一个新的机会——银行。银行还没有涨,而且从过去的业绩分析来看,它可以复制当时白酒行业的行情。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有识之士都应该抓住这个重大的机会。这绝对是一个时代性的机会,就像茅台8倍市盈率时的机会一样。现在银行已经反映出30%的增速,但估值只有四到五倍。这个时代性的机遇一定可以让投资者和家庭资产获得大收益。
这就是今天我想分享的内容,谢谢!
下面是互动交流:
01
王卉:
心得:Z先生详细、严谨地阐述了看好银行股的逻辑,有理有据,条理清晰。非常感谢高质量得分享。
02
Popo:
心得:Z先生专业精湛的分析,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了未来银行的大机会,很多投资定量和定性的细化很清晰,这场读书会Z先生的分享值得回味细想,其中蕴含了很多实操中的道理。
03
潘生-上善若水:
心得:感谢Z先生的分享,很佩服Z先生的专业水平。
投资方向的选择就是衡量好风险收益比,选定后只需做好埋伏,等待春华秋实。目前看银行股机会正在浮现,风险也在逐渐排除,坚定信心,耐心持股待涨!
04
坚不可摧Leo:
心得:今天参加读书会感触很深。巴菲特和芒格一直很痛恨商业院关于股市的有效市场理论。巴菲特一直说,投资股票只要懂两件事情:一是如何给公司估值。二是正确得理解股票波动。所以如何给公司估值是一辈子需要持续学习的事情。具体到今天银行股如何做轮动,如何卖。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签于自己对银行股的能力圈比较有限。银行股分散投资,不追求轮动利益最大化。同时严格设定并执行自己的估值瞄,一是不赚泡沫的钱,二是不在乎持有多久。这个瞄不会随外界条件和环境变化而变化:
国有大行估值中枢是1PB,优秀国有行可以达到1.5PB。
股份行估值中枢是1.5PB,优秀股份行可以达到2.5PB。
城(农)商行估值中枢是1.3PB,优秀城农商行可以达到3.5PB。
达到上述条件就卖。其他时间就是学习,读书,写作和带娃。
05
余建峰:
心得:Z先生专业。
重复周期,可不是简单的重复。
几年前的茅台就是今日的银行。
06
宋平:
心得:Z先生的投资思路太强了,膜拜!不愧是董老师的超级粉丝!
感受最深的是Z先生分析不同投资标的的投资价值的方法:不把定性的、定量的考量掺杂到一起,这样纠缠下去会抓不到要点。而应该考虑到,一个正常经营的公司,它的质地(优缺点)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为价格高了它的缺点就变成优点了,也不会因为价格低了它的优点就变成缺点了。在二级市场,有着巨大波动和差异的往往是价格(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这个角度去看,目前阶段的银行股和消费股孰优孰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抓住了要害,不管有什么风吹草动,我自岿然不动。
07
刘欣:
心得:谢谢王经理悉心会议筹划!李先生专业般的主持!请到专业优秀的Z先生给大家分享各行业板块估值修复和价值助推因素的逻辑,太受益了!
想起匈牙利数学家 费波纳科利·切雅斯:“当语言显得苍白的时候,数字是最光彩照人的语言。”
“数字(数据)不能说明一切,但是一切都需要数字来证明。”
数据分析是科学决策指南,科学的决策能给提供可预见的事物发展规律,也让结果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即使市场仍会在大众偏见误区里延后,但事实依据的说服力终将达成大众共识,价格会脱离价值,但并不会无限和终将回归价值。机遇总属于先知先觉者,非常佩服董老师对价值偏差的洞悉力!
黄先生有益补充注意守好平常心,迎接美好价值未来!
08
刘兴旺:
心得: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周期循环而往复。仲先生的逻辑推理有理有据,足以击碎患得患失的社会大众固化思维。最后各路资本集聚于三傻之最傻,让学习会的大家满载而归!
09
小馒头爸爸:
心得:没赶上直播,看了z先生的分享回放,全程没有华丽词,有理有据,合乎逻辑,这么年轻就有这么深的认知, 不容易,很是佩服。能在这个学习会见到很多优秀的人分享各自的理解,比薪水翻倍还高兴。尤其是相似性 让人感触颇深。明天白天还得看一次,看一遍不过瘾。
10
小武:
心得:Z先生穿透能力强,逻辑依据相当专业。经典的一句:鲸落万物生。
11
中子X:
心得:Z先生对周期的理解非常深刻,万物皆周期,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有事物都有周期,我们如何踏准长周期,以年为单位,以7—10年为一周期,以3—5年翻一倍为目标,基本上和股市牛熊周期一致。低估买入,高估卖出,现在银行业确实低估的出奇,存在市场错误定价,抓住这些错配机会,就能赢得超额收益。
12
小莉:
心得:Z先生专业的分析让人回味无穷。喜欢听Z先生的分享。逻辑性强,论证严密。为普通投资人打开一扇窗,解除疑惑。
13
郑丹:
心得:昨晚Z先生的分享真是优秀!PPT有理有据,表达也是言简意赅滴水不漏,有实战派的学者范其中对三一重工的分享,视角独特,对银行的投资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感!或许这次分享正是我们大战在胜的预言!假以时日,必将如茅台越存越香!
董宝珍投资理念学习会
温馨提醒:学习会性质:
公益王贤纯经理个人组织的学习交流分享会。志于:传播董老师投资理念,分享:五湖四海投资个人经历和投资感悟!银行业投资研究和投资心得!
提供:给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价值投资者一个自由交流分享的平台,利益广大价值投资者
时间:周一和周三晚上8:00是共读会议。周六晚7:00是嘉宾分享会议。嘉宾观点仅代表本人,不代表王贤纯经理本人及董老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