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概念股,AI核心引擎!CPO概念大涨76%!一文全览CPO概念股
摘要:AI革命浪潮,带来了算力爆发式增长,而CPO(光电共封装)能解决高算力的需求。本文详细解析了CPO是什么?有什么优势?并在文末梳理了相关的概念股。预计阅读时长3分钟。
超级震撼,《三体》小说中,秦始皇用三千万大秦士兵组成了超级“人列计算机”,用来推测三体世界恒纪元和乱纪元的规律,使用庞大的人力,跨越数载时间,最终达到了高算力的效果。
算力,即AI计算的能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没有算力,再多的数据、再好的模型、再奇特的设想,都是一场空。
在近期人工智能的浪潮下,政策消息不断,与算力相关的方向一路高歌猛进,CPO概念自2月20日至今阶段上涨76%。
炙手可热的CPO到底是什么?在AI中起什么作用?有哪些公司涉及CPO概念?我们今天一起详细分析下。
1、AI革命浪潮,带来了算力爆发式增长
GPT火爆出圈,仅仅2个月阅读用户就突破了1亿元,这是历史上首个消费者应用达到这个水平,由此掀起了人工智能的浪潮。
人工智能具有重要三大要素数据、算力、模型。
① 数据:AI的粮食;
② 算力:AI的发动机;
③ 算法(模型):AI的大脑。
在三要素中,数据和算法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算力是AI突破的关键因素。AI现在进入大模型时代,算力迭代加快,并且大模型参数量、训练数据量激增,所需要的算力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近期,全球巨头纷纷布局大模型,谷歌、360、华为、百度等分别发布了大模型,进一步引爆了高算力需求。制约高算力的两个核心痛点是数据传输效率和功耗,CPO能够提升数据传输效率、降低功耗,所以受到市场金钱的青睐。
2、CPO—光电共封装,高算力的解决方案
CPO,光电共封装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密度光组件技术,将交换芯片和光引擎共同装配在一个插槽上,形成芯片和模组的共封装,借助光互联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效率。
传统的光通信系统中,光模块与芯片之间需要通过复杂的连接方式,而CPO技术将光模块和芯片封装在一个封装体,会减少连接长度和距离,提高了通信效率。CPO的主要优点是数据传输带宽高、速率高、功耗低,能够满足AI高算力需求。
光模块封装技术的演进过程是从可插拔到NPO(硅光技术),再到最新的CPO(共封装光学),光电模组和ASIC芯片的距离不断下降,应对交换机功耗提升。从传统可插拔到CPO,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过程。
CPO技术的特点主要有:
(1)缩短了交换芯片和光引擎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7cm,距离减少,电信号传输效率提高;
(2)光纤配线架取代更大体积的可插拔模块,系统集成度提升,实现更高密度的高速端口
(3)降低功耗,相较于传统可插拔光模块技术,整机功耗降低23%。
CPO主要涉及三类核心技术挑战:高密度的光电(驱动)芯片设计技术、高密度及高带宽的连接器技术、封装和散热技术。随着 CPO 技术的成熟与商业化,将促进产业整体升级及生态供应链的重组,为光模块竞争格局带来变数。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光纤通信会议(OFC)上,CPO技术成为众多厂商聚焦的热点,博通、Marvell介绍了各自采用共封装光学技术的51.2Tbps的交换机芯片,思科也展示其CPO技术的实现可行性原理。
CPO 产业链玩家主要包括芯片/模具公司、设备商和终端用户, 海外的 Nvidia、Cisco、Intel、Broadcom等厂商,以及国内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厂均在储备或采买相关设备,部分已应用于超算等市场。
随着AI的发展和未来下游应用场景的落地,CPO 的需求有望快速提升,业内率先布局并且有较强实力的厂商有望获得发展先机。
3、CPO产业链上市公司梳理
联特科技:公司拥有了光芯片集成、高速光器件以及高速光模块设计、生产的核心能力。
剑桥科技:公司的高速光模块产品面向电信运营商和数据中心运营商。
光迅科技:公司在光电共封装(CPO)领域有技术储备。
光库科技:处于光模块上游,已经布局了光模块激光发射端、连接器等零部件。
博创科技:公司正在CPO技术领域进行研发和产品准备。
锐捷网络:推出了应用CPO技术的数据中心交换机。
全信股份:公司有一种光电传输装置、一种单通道100G光电传输模块等技术专利。
中际旭创:公司发布的大功率激光器适用于CPO技术。
紫光股份:公司推出业内首款400G硅光融合交换机。
华天科技:公司已掌握光电共封装技术。
亨通光电:公司在CPO光电协同封装的布局在国内较早,2021年曾成功推出3.2T CPO工作样机,尚未实现量产。
烽火通信:公司推出了基于QSFP-DD封装的青锋系列400G相干光模块。
聚飞光电:公司自身有光模块封装业务。参股子公司熹联光芯的硅光芯片可以用于CPO。
天孚通信:公司有激光芯片集成高速光引擎研发项目,该技术可使用CPO方案。
意华股份:专业研发、生产光通信光模块产品。
中天科技:公司成功掌握 COB 高速光模块的封装能力。
新易盛:已深入参与硅光模块、相干光模块以及硅光子芯片技术的市场竞争。
华工科技:全球最大的光模块生产厂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