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5年出口退税额度

近5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

  自2015年起,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出现一系列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国家财政压力增大,退税额度缩减,而涉及的行业广泛,包括纺织、机械、化工、钢铁等。此外,2018年我国开放市场,降低了一些行业的出口退税率。

2015年至2017年我国出口退税额度的变化

  2015年至2017年,随着出口的增加,我国针对出口的退税额度逐步下调。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提高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对不少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进行了提高,但是钢铁、有色金属及电解铝等产品的退税率下调了2%到4%。2016年,我国再次调整了一些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在2017年,我国出口退税总额再次下调,退税额度大多在5%以下。

2018年我国开放市场对出口退税的影响

  2018年,我国开放市场,降低了一些行业的出口退税率。其中,电子、家电、玩具、霸王花等行业的出口退税率有一定幅度下降,一些贸易逆差突出的产品得到一定补贴。这些行业的调整首要是希望推动我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改变我国只是加工生产、成为全球“工厂”的比重。

2019年至今我国出口退税额度的变化

  截至2019年,我国出口退税额度再次下调,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率降至3%以下。此外,出口退税的范围也在逐步收紧,涉及退税的产品和领域也不断减少,为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不过,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提高了对海外市场的出口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品牌价值和服务价值,拓展海外市场,减少贸易摩擦的风险。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退税额度减少,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其次,调整出口退税的产品和领域,使得企业的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加剧了行业竞争和市场压力。此外,出口退税减少,可能导致企业把目光投向国内市场来寻求发展。但是,政府也希望在挑战中找到机遇,通过政策调整,推动出口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在全球贸易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未来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一方面,政府将更加注重出口退税政策的协同性和整合性,加大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支持幅度,为出口企业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出口企业应从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服务优势转型,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不断创新,发展新的市场和地区,拓宽出口路径和渠道,降低贸易风险,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形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