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科技股票,股东不和致高层动荡 大亚科技前途未卜

  【股东不和致高层动荡 大亚科技前途未卜】翁少斌的请辞恐怕并非个人原因那般简单。曾经的目标不一致,再加上大亚科技最近以来的内部大动荡,这些都是造成翁少斌离职的直接原因。

  圣象集团在家居圈又扔了一枚深水炸弹。

  10月12日,大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亚科技,000910.SZ)发布公告称,因个人原因,公司董事、总裁翁少斌先生申请辞去公司董事、总裁、董事会战略投资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仍担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圣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股东不合,分道扬镳

  故事还得从大亚科技董事长陈兴康意外逝世说起。

  今年4月28日,大亚科技董事长陈兴康因意外摔倒,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这场事故发生比较突然,在大亚科技内部引起了不小震动,一时间“群龙无首”。当天,大亚科技股票出现暴跌,开盘14.95元,最低股价达13.65元,收盘13.8元,跌幅达8.06%。

  实际上,大亚科技在陈兴康的带领下,在木业圈屈指可数,成绩体面。掌舵人陈兴康也集荣耀和财富于一身。

  然而,随着陈兴康的意外离世,便传出翁少斌和陈晓龙(陈兴康之子)之间或明或暗的夺权之战,大亚科技内部管理也因此陷入混乱。一度传出圣象体系已停产并停止向各分销商发货,圣象面临崩盘。大亚科技的股价也一路从27.45元跌到13.92元,跌幅将近腰斩。

  据悉,在陈兴康逝世三个月后的2015年8月7日,大亚科技公布增补陈晓龙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投票结果显示翁少斌选择弃权,理由是:对董事候选人陈晓龙先生的履历情况不太了解,所以弃权。

  9月1日,陈晓龙召集并主持关于选举陈晓龙先生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的大亚科技董事会,最终获得9票全票通过,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陈晓龙。

  “去年年底,圣象成为了大亚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加上大亚科技董事长意外逝世后,公司内部发生了巨大变化,股权和董事发生改变。翁少斌的离开或许与此有关。”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副会长、木地板专委会会长李佳峰透露。

  换帅之后的大亚科技,翁少斌不愿意参与其中。其实,在陈兴康执掌大亚科技的20余年内,一直把翁少斌视为“最佳合作伙伴”。“最终做出木材这个行业的选择过程中,翁少斌这位合伙人起了很大作用。”陈兴康曾经如此提到。

  一位长期研究建材行业的分析师表示,陈兴康的意外逝世,使大亚科技面临管理层更新换代。短期看来,意外事件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公司主要品牌大亚和圣象均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渠道网络,公司大家居战略目标明确,管理层更换不会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未来领导层可能要在资本运作方面更加贴近市场为好。

  融合难

  “业界都知道大亚的基材好,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有几个人知道大亚?但你一说圣象地板,知道的人就多了。”一家地板企业的人士说。

  正是基于原材料和品牌的融合,圣象和大亚科技达成了同盟。2014年年底,大亚科技公告,称公司与圣象集团另一股东圣象实业(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象实业”)达成协议,将圣象集团的注册资本增加到4.5亿元,双方分别持股60%和40%。其中,大亚科技全部以现金出资,而圣象实业则以3000万元现金和所拥有的圣象系列无形资产的一半作价9000万元出资。圣象实业所拥有的圣象系列无形资产的另一半,则由圣象集团以9000万元的价格买买。

  大亚科技以木业为主,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发展重心。“圣象的品牌问题,一直是大亚和圣象的一块心病,这也是怎么大亚科技此前一直不敢明确以圣象为龙头,聚焦木业发展的一大原因。”前述地板企业的人士评论说。

  随着交易的完成,原先由圣象实业持有的圣象无形资产,统统被收入大亚科技所控股的圣象集团囊中,原先困扰大亚科技和圣象集团的品牌障碍被彻底扫除。

  此前,圣象集团执行总裁郭辉曾对外界表示,大亚和圣象的分工和发展方向都非常明确,大亚主要专注于基础原料,销售模式以B2B为主,而圣象则主要定位一般消费者,销售模式以B2C为主。甚至不排除有将圣象从大亚科技分离出来单独上市的可能。

  随着圣象品牌问题的解决,大亚和圣象的这种分工又有了全新的可能。在上游资源过剩的情况下,木业供应链的竞争,早已转向了围绕消费者的争夺。解决了圣象发展的后顾之忧,大亚和圣象就可以在整个供应链上形成更强的合力。

  但是真正的融合并没有那么容易。陈兴康的离开,让翁少斌少了一位坚定的支持者。加上可预计的融合难度及发展空间的缩窄,翁少斌的请辞又多了一个理由。

  战略转移

  其实,按照圣象的计划,它们要走的是大家居战略,这和家居圈的步伐是一致的。

  2014年7月,圣象宣布启动大家居战略,将以木业为战略核心,围绕地板这个核心品类,横向多元化做大现有的标准门、衣柜、整体厨房、家具等品类,全面覆盖大众及中高端市场,将圣象打造成涉木家居的领导品牌。

  翁少斌明确表示,圣象正整合资源,原材料供应正是圣象集团大家居战略的一大突破口。

  而大亚科技也正朝着一家单纯的木业公司转型。2015年3月21日,大亚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与当前主业关联度较低的全部非木业资产置出,同时收购部分木业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由原来的多元化经营业务模式,转变为以木业为主营业务,以人造板、木地板为主要产品的经营结构。

  去年年底,通过增资扩股和出资收购,大亚科技控股子公司圣象集团已将圣象品牌收归旗下。在木业整体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大亚科技却逆势把鸡蛋都放进了木业的篮子里,睹的或许就是圣象的招牌。

  从大亚科技发布的2014年年报数据中可以看出,作为大亚科技全资子公司,圣象2014年营业收入达43.15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

  看似靓丽的业绩,跟翁少斌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但为何还要辞去大亚科技董事、总裁的职位呢?

  圣象集团企划部总经理陈治华说:“圣象目前处于静默期,翁总的离开希望大家别再谈论,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未来圣象会一直坚持走‘大家居战略’,之后一切皆有可能。”

  但随着大亚科技把焦点更多地放到圣象身上,翁少斌虽然辞任大亚科技职务,但仍担任圣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看来翁少斌把重心放在圣象未来走大家居战略的步伐不可阻挡。

  前述建材行业分析师称,资产置换后大亚科技将专注大家居发展。公司计划资产剥离,向控股股东大亚科技集团出售5家非家居类分公司,并收购晟瑞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的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25%股权、斯玛特赛特国际有限公司持有的圣象实业有限公司25%股权等优质家居资产。此举意在剥离非家居类资产,加强对高毛利木制业务的布局,符合专注大家居发展的战略要求。

  如今,随着大亚科技全面变身木业公司,圣象的原材料供应问题和大亚本身的基础原料,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有机整合并直达消费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