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股票,柯达胶卷卖抗新冠“神药”,三天股价暴涨1480%!特朗普也为其站台

  “羟氯喹,有很大机会成为医学史上改变游戏规则的药物!”7月28日,特朗普在白宫简报上再次肯定羟氯喹对于治疗新冠病毒的作用。

  事后,尽管多个美方医学专家称,目前暂无证据支撑该药物对于治疗新冠病毒有效,但资本市场仍显示出对该“神药”的热捧,相关的医药股股价暴涨。

  据媒体报道,三天的时间里,柯达股价累计上涨1480%,市值暴增13.6亿美元。

  周三美股开盘后不久,柯达股价一度暴涨572%,盘中触发20次熔断。截至收盘,柯达股价为33.32美元,涨幅318.14%,而本周一开盘时,其股价仅为2.13美元。

  对此,推特上有网友称,“如果你在过去一小时内买了10万美元的柯达股票,现在你的这些股票价值430万美元。不可思议。”

  就在柯达成为资本宠儿的同时,其公司内部管理、核心赢利点缺失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柯达转行卖药的前景仍是个未知数。

  特朗普力荐!柯达获白宫近8亿贷款

  在7月28日的白宫简报会上,特朗普表示,羟氯喹在早期是有用的。

  “虽然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羟氯喹对治疗疟疾的效果有限,但我认为这款药对治疗新冠病毒是有效的”。

  而随后,福奇在接受《早安美国》采访时则明确指出,羟氯喹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这已经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测验证明。

  但这款特朗普力荐的“神药”,仍让美国资本集体追捧,美股上与之相关的医药股,在近期都出现一定涨幅。

  除了口头推销外,白宫还给予了生产羟氯喹的企业金钱支持,其中就包括柯达。

  7月28日,柯达制药公司宣布,拿到了一笔来自政府的“特殊”金钱支持。当日,柯达股价盘中一度暴涨350%,收盘涨幅仍超200%。

  据媒体报道,美国政府根据《国防生产法案》与柯达达成协议,向柯达提供了7.65亿美元的贷款,双方合作生产仿制药药物成分,以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

  签约现场,图源:DFC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柯达公司此番拿到的7.65亿美元,是该法案对外输出的第一笔贷款。特朗普还将双方的上述协议描述为“美国制药业历史上最重要的协议之一。”

  对此,有媒体猜测,特朗普此举是为了不在医疗药物的原料供给上被卡脖子,意图将制药业带回美国。

  白宫发言人Peter Navarro此前曾表示:“如果说我们从全球流行病中学到了什么的话,那就是美国人的基本药物依赖外国供应链是危险的。”

  相关数据则显示,美国制药商基本不在本土生产原料药,而转向中国和印度等国家采买。中国是全球原料药第一大出口国,截至2019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量突破1000万吨,达到1011.85万吨,相比2018年增长8.84%。

  可美国想避免被卡脖子,就凭一个柯达?

  昔日胶片大王转行制药

  在成为美国医药股黑马之前,柯达曾是家喻户晓的“胶片大王”。

  相关信息显示,柯达最巅峰的时候,曾占据了全球超过75%的胶卷市场份额,业务遍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达到14.5万人。

  20世纪90年代,柯达每年的销售额在130亿-150亿美元之间,平均净利润为5%-10%。

  但因过度沉醉在自己的胶片王国里,柯达跟不上数码相机潮流的发展,又缺乏成本控制,每生产出一台数码相机反而要亏掉60美元,逐渐掉队。

  不久后,柯达的海外市场份额也被后来居上的佳能、尼康所蚕食,一度跌到7%,最终不得不在2012年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在破产前一年,柯达的胶片销售收入仅为3400万美元,而数码相机部门的亏损额达到了3.49亿美元。其市值则从1997年的310亿美元下降到21亿美元,蒸发了99%,仅留下一具空壳。

  可为何代表旧世代的“胶卷大王”柯达,却能在2020年摇身一变成为制药明星工厂?如果回顾其商业布局,不难发现,这并非柯达首次进军医疗领域。

  早在1988年,柯达便成立过伊士曼制药业务部,主打保健用品,并用51亿美元收购了药企斯特林。随后,柯达还参与了阿司匹林的生产,这为其后来进军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埋下了伏笔。

  但很显然,光敏化学药品的研发与药物研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几年后,柯达就以29.25亿的折半价格出售了这部分制药业务,给这次收购画上了灾难性的句号。

  此外,柯达与医疗有关的另一个业务是医疗成像,但也在2007年由于连年亏损被分拆出售。

  可以说,在美国的制药领域,柯达或多或少都插了一脚,而这一次,有了相关政府部门做背书,又有一定贷款支撑,底气十足的柯达跃跃欲试。

  仿制药能让柯达起死回生吗?

  三天内,柯达接连受到资本的热捧。股价累计上涨1480%,市值暴增13.6亿美元,这个倒下多年的胶卷巨头似乎也有了起死回生的迹象。

  据媒体报道,周三美股开盘后不久,柯达股价一路飙升,盘中触发20次熔断,一度暴涨572%,截至收盘,柯达股价为33.32美元,涨幅318.14%,市值14.5亿美元。

  而此前,柯达曾表示,公司将全面“跨行”,生产仿制药的原材料和活性药物成分。

  柯达方面预计将在纽约州罗彻斯特创造约300个就业岗位,在明尼苏达州创造30—50个就业岗位。其CEO吉姆·科伦扎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则称,制药最终可能占到柯达业务的30%~40%。

  有市场观点认为,转向药品生产可能标志着柯达的转机。但从长期看,柯达此番受热捧,主要是因为市场受到美国政策的刺激,它想借此获得一个良性发展,仍是任重道远。

  相比起老牌仿制药厂,柯达的底蕴显然不够看。有华尔街分析师质疑,怎么美国政府没有将同样的协议授予那些有现成专业技术、知识产权的纯制药公司。

  《福布斯》周三也发表评论文章,列举三大原因告诉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柯达的财务表现和前景都不佳、市场对仿制药物成分的需求可能疲软、柯达公司管理不善的记录由来已久。

  事实上,自2013年9月,破产重组后的柯达曾再次公开发行股票,但表现仍然不如人意。

  近三年来,柯达的营收以每年约10%的速度下降,到今年一季度仍维持这一降幅,营收仅有2.67亿美元,亏损达1.11亿美元。原本25.5美元的股价,在这次获得贷款支持消息出来之前,已在不到3美元的价格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此外,这次柯达要做的并不是药物研发,而是生产仿制药所需的基础原料药。

  仿制药是指最初的原创药品专利已经过了20年保护期,各家药企均可生产,门槛相对较低,但这也意味着在生产以外,柯达将面临着海外供应商价格战、疫情仿制药利好期短等一切未知的挑战。

  与此同时,其老对手、同为昔日胶卷巨头的富士则早已大张旗鼓、占领制药行业高地。

  相关信息显示,新冠疫情中名声大噪的“神药”——法匹拉韦,其研制公司富山化工制药株式会社早在2009年就被富士收入麾下。而另一家被富士收购的生物技术公司Diosynth Biotechnologies日前也宣布,正在研发新冠疫苗。

  产业布局慢人一步、公司又缺少核心盈利,柯达如果仅仅想凭“神药”再火一把,怕是走不长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