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股票,趣店更赚钱了,股价为何跌得更惨

  

  趣店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不错的财报,却在一晚上又跌了21%。

  自从趣店上市以来就不断受到舆论的质疑,再加上监管对现金贷的不断加强,趣店越来越不被资本市场看好。在现金贷之外,趣店也在不断地尝试转型,开放平台成了趣店的第二个增长点。

  只是在趣店口中低边际成本、零风险的开放平台,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资本市场对趣店并不买账。2018年11月之后,趣店的股票有过一阵短暂的回升,从上市以来的最低点4美元,上涨到了今年8月的9.2美元,此后便一路下跌。趣店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更是一夜之间跌去21%。当前趣店的股价为5.9美元,较上市之初的34美元已经跌去了80%。

  趣店开放平台带来的营收在快速地增长。从2018年后半年开始,开放平台就成为趣店的主要方向,2019年前三个季度趣店开放平台的营收成几何式增长,分别为1.6亿元、4亿元、9.9亿元,第三季度更是为趣店贡献了90%的利润。

  为何趣店在尤其是开放平台业务业绩很好的情况下,依然不被看好?开放平台的风险又在哪里?

  趣店的开放平台模式,像是流量推荐模式,但更像是新型的贷款超市。趣店提供流量和用户匹配,由其合作的100%持牌、合规的金融机构提供金钱。

  2018年中,趣店启动开放平台计划;2018年第四季度首次启动运营。趣店对开放平台十分地看好,认为其平台拥有大量的未激活用户,可以对其深层次挖掘,而开放平台边际成本很小,且不用自己承担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与单纯的流量推荐相比,利润还高。

  但趣店提供的不仅仅是导流。2019年前三个季度,趣店开放平台交易用户达到105万,累计交易量157亿,收入分别为1.6亿、4亿和9.9亿。157亿的交易量,趣店作为平台方收入共计15.5亿,利润率接近10%。

  趣店除了收取服务费,还会有一部分借款人还款本金的回报。此外,如此高的利润率,也并非毫无风险。

  在2018年财报中,趣店对开放平台的业务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趣店合作的融资机构直接向借款人发放金钱,同时趣店确认服务费用收入,借款人还款后合作机构将交易服务费和多余的本金支付给趣店。

  如果借款人发生拖欠,由趣店向机构支付损失。第三季度,趣店担保负债支出为3.29亿。

  也就是说,开放平台的本质,是趣店通过合作机构间提供金钱和信用评估,间接地又完成了自己变相的放贷业务,避开了合规性的问题。

  趣店之所以回归到现金贷的生意,是因为其在其他转型中的失利。

  趣店从校园趣分期起家, 一直以来面向学生和蓝领低信用的消费人群。在2018年初,趣店有意扩展到高消费能力的白领人群,并上线了大白汽车分期业务。

  大白分期并没有达到趣店的预期。2018年上半年,大白汽车分期业务交付仅1.5万辆,远低于全年10万辆的平均预期目标。在今年5月趣店对外公布,大白汽车务全面收缩,停止新车销售业务。

  从上线到关停,大白汽车入局仅一年多。除大白汽车外,趣店还进行过多个新项目的尝试,在线教育项目“趣学习”、校园社交项目“相同”、高端家政项目“唯谱家”、公寓项目“春眠”等。

  包括开放平台在内趣店的这些转型,从根本上来讲是寻找流量和在场景下提供金融服务,消耗流量。

  开放平台的推出,一部分原因是其平台上大比例用户没有激活,充分利用这部分的用户可以提高趣店的用户转化率。

  而再进行深究的话,就是趣店本身的流量增长停滞,不得已为之。

  在2018年的8月,蚂蚁金服正式宣布与趣店的合作到期后不再续签。自2016年以来,支付宝一直是趣店重要的流量入口,给趣店带来了大量的新用户。尽管趣店表示并不会受此影响,但趣店从8月开始便不断下跌。

  在停止支付宝合作后的第三季度,趣店的用户在2018年第三季的仅增长180万,环比下降14%,同比下降69%。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