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概念股)是炒作概念还是真的未来?169个APP自称为元宇宙社交

  据七麦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约有228个APP在其应用描述中增添上“元宇宙”三个字,其中有169个自称为元宇宙社交的APP。

  元宇宙社交似乎成为各大公司重点卡位的赛道,但是整体而言,目前还未出现现象级的元宇宙社交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称,支撑元宇宙社交发展的3D实时渲染技术、多模态交互技术等核心技术还未成熟,AV/VR等拓展现实设备价格高、普及难度大,生态应用较少、元宇宙社交应用场景和生态系统建设落后,造成用户体验较差、产品粘性不足,在经历一时火爆后迅速降温,以及用户大量流失。

  元宇宙社交产品层出不穷

  近日,浙数文化子公司边锋网络入股了杭州再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占股约27%。后者成立于2022年5月,定位于“元宇宙社交行业”,团队研发人员占比70%。此举被市场认为是浙数文化在元宇宙社交赛道的首个具体布局。

  9月22日,映宇宙集团宣布推出一款面向欧美Z世代用户的3D虚拟社交产品The Place,通过高颜值的虚拟场景和形象,以及实时音频互动功能,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社交体验。

  据悉,用户登录该平台后,可以进行自由捏脸和服装选择,通过虚拟形象体验不同的场景,还可以和身边的伙伴,一起实时聊天互动、参与线上活动,体验元宇宙社交。

  今年5月16日,映客正式更名为映宇宙,当日上线了首款元宇宙恋爱社交产品“情侣星球”。

  其实不只是浙数文化、映宇宙在卡位元宇宙社交。继去年投资元宇宙社交平台Imvu后,网易也在今年5月参与投资了元宇宙UGC平台BUD。

  字节跳动则于今年6月并买“北京波粒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2020年年底推出了一款名为“Vyou微你”的虚拟形象社交娱乐APP,允许用户使用捏人换装功能,装扮自己的二次元虚拟形象。

  目前抖音也上线了测试版的“兴趣匹配”功能,主打兴趣社交。主打“灵魂社交”的Soul,更是早在2021年初就打出元宇宙旗号。

  据数据服务商七麦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约有228个APP在其应用描述中增添上“元宇宙”三个字,其中有169个自称为元宇宙社交的APP。

  是炒作概念还是真的未来?

  在天使投资人、资深元宇宙专家郭涛看来,社交是元宇宙场景的入口,有望最先享受元宇宙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各种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也高度依赖社交进行延伸和落地应用。

  “随着人类现实生活开始大规模向虚拟世界迁移,元宇宙作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载体,蕴含着社交、游戏等场景变革升级的巨大机遇,将诞生下一代社交平台。”郭涛说道。

  不过,元宇宙社交产品虽然众多,但是市场上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甚至目前也没有出现一款爆品。

  以声称国内首款对标Meta的全民元宇宙社交产品比邻星球APP为例,声称每位玩家都有自己的数字身份,不仅可以体验和创造游戏,而且平台内的各款游戏内道具、钱币能与真实货币进行转换。

  然而,这个顶着光环出生的产品并没有想象中的成熟。社区用户普遍反馈只有“音乐海滩”、“星球夜店”、“星际露营”等社交场景可供选择。在创建自己的虚拟形象时,同样选择余地不多,只可以选择三四款衣帽服饰,至于用户喜闻乐见的“捏脸”,比如脸型、五官及头发造型等则无法改变,用户活跃度方面更是显得格外冷清,目前该APP已经停止下载。

  欧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琦认为,目前市场上更多是打元宇宙的概念做社交应用,本质还是社交,只是给了用户多打造了一些虚拟体验场景。

  在分布科技CEO达鸿飞看来,目前元宇宙社交的主要问题是可互动对象少、场景较单一。目前元宇宙社交的主要场景是虚拟形象塑造,虚拟房地产构建,更进一步的场景有虚拟演唱会。虚拟形象塑造早在腾讯 QQ 秀时期就存在,将虚拟人物从2D转化为3D并无太大的革新。

  为何没有诞生爆款元宇宙社交产品?

  “核心原因是我们尚处于元宇宙的探索阶段,元宇宙的综合策划、实施和构建的能力还很差。”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元宇宙工委联席秘书长高泽龙说道,目前元宇宙还处于概念普及阶段,真正按照元宇宙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来开发元宇宙产品的极少。

  “元宇宙的核心是算力。”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王滢波认为,要模拟全真的社交环境,算力至少还要提高1000倍以上,元宇宙社交的条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确实是一个确定性的大方向。

  “现有的算力和技术还难以满足人们大范围进入元宇宙的需求。”于佳宁说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