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875吉电股份,吉电股份“增长”AB面

  4月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电股份”,000875.SZ)晒出2020年度“成绩单”,当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7.64%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74.83%。

  对于被生态环境部“点名”事宜,吉电股份人士表示:“目前项目已经搁置,等待进一步的调查处理。如果项目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该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进行还要画个问号。”

  火电仍占主导

  2020年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吉电股份具备装机容量912.96万千瓦,其中,火电330万千瓦、风电252.05万千瓦、光伏330.91万千瓦,新能源占比63.85%。

  2020年,吉电股份火电产品营收为40.06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39.81%。而风电、光伏的营收分别为18.52亿元、20.42亿元,占比18.41%、20.29%,二者相加低于火电39.81%的比例。这还不算由火电产品带动之下的热力产品,该产品当年实现了营业收入11.38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11.31%。

  可以看出,在吉电股份的营收中,火电产业仍占据主要位置。然而,这样的主力地位产品,其毛利率水平却相对较低。2020年财报显示,火电产品的毛利率为11.81%,热力产品的毛利率则为-26.46%。与之相对应的是,风电和光伏的毛利率分别可以达到53.59%和55.16%。

  “我们在新能源产业方面的毛利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火电项目就不同了,火电的发电量多,但不见得挣钱,煤价在火电中的成本可以占到70%,因为煤价高,导致火电这一块并不挣钱,但是火电还要保障当地的民生稳定以及供电稳定,所以完全转向新能源而将火电舍弃掉,目前来看也不现实。”吉电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产品的利用小时则明显低于火电产品。2020年财报显示,吉电股份火电产品的利用小时可达4133.73(小时),同比增长4.30%,而风电和光伏的利用小时则分别只有2140.03(小时)和1414.71(小时),其中,光伏产品的利用小时同比减少1.41%。

  对此,吉电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是无法完全做到不弃风弃光,而且新能源发电确实是有间歇性的特点。相信今后随着电网建设以及储能设备的完善,新能源产品的利用小时也将逐渐提高。”

  具体来看,2020年吉电股份东北区域总装机458.4万千瓦,售电量147.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8%;华东区域总装机197.38万千瓦,售电量18.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28%;西北地区总装机103.1万千瓦,售电量11.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6%;华北地区总装机90.27万千瓦,售电量9.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45%;西南地区总装机16.6万千瓦,售电量4.1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2.77%;华中地区总装机15.71万千瓦,售电量1.38亿千瓦时,与同期基本持平;华南地区总装机31.5万千瓦,售电量1.75亿千瓦时,与同期持平。

  在吉电股份看来,这样的差异是因为历史原因导致的。“我们现在的项目基本都是新能源,但是在发电量中,火电产品仍然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样的地域差异主要因为我们火电产品的分布不均匀。而新能源产品则相对更加均衡。”吉电股份人士说道。

  融资驱动下的扩张效应

  对此,吉电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业务属于金钱密集型的行业。在融资方面,母公司具备3A级资质,有助于拿到一些优质贷款。“这对我们而言是降低财务费用的方式。”

  对此,吉电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工程余额长期居高不下,因为现在整个新能源项目市场开发都是滚动式发展,我们电站项目,有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我们做了很多新能源项目,很多项目之间有重叠,这就导致了应收账款的增长。”

  此外,在2020年财报中,吉电股份向阳光电源(前五大供应商之一)采买额度为16.53亿元,但阳光电源2020年披露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度均与此数据不匹配。对此,吉电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可能是统计口径不同,我们采购都是通过统一的供应商平台进行的。”

  从融资管理上看,吉电股份主要采用分权管理模式。最近几年,其子公司大规模借款融资上马项目,从而导致合并报表在建工程账面价值长期居高不下,是否进而影响其整体资产效率?

  吉电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项目选择有自身的考量,首先,我们在全国各地有五大新能源公司,它们去寻找项目、开发项目,但是项目的必要性、经济性通过相关测算、把关之后,再经过上市公司的党委会总办会审批。在我们看来投资收益率能达到8%以上就可以做。”

  项目涉嫌违规被“点名”

  2021年4月,吉电股份拟建的邵阳吉电长乐光伏发电项目因涉嫌违规平整场地被环境部门“点名”。

  生态环境部官网信息显示,邵阳县为引进该项目不遗余力,在项目手续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默许企业组织清理平整土地。现场检查时,发现企业大面积烧山不法行为。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

  生态环境部官网披露的信息指出,邵阳县长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久拖不决,反映出邵阳县委、县政府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深,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对环保民生问题动作迟缓。长阳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至今有20多年,当地长期未自筹过金钱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直到2018年才利用省级金钱做了些许修复工作;对辖区内企业、项目存在的违法行为,以罚代管,默许甚至纵容违法企业野蛮作业生产,无视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作失职失责。督察组将进一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后续督察工作。

  “目前为止我们还没付款也没驻扎下来。后续估计会有罚款。但是这个不应该是我们来承担。整个手续全部都齐全了,我们才能进场施工。另外,我们现在做很多工程,这样的事情应该说还是比较多见的。”吉电股份相关负责人说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