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炒股指期货,股指期货交易过程中常见的几大误区

  误区一:期指当股票,避险当投资

  从本质上讲,股指期货并不存在“投资”概念。股票交易的目的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要么在企业成长中分享股息,要么在股价上涨中获取资本利得,是一种财富增值的工具。而股指期货只是为股票持有者提供转移价格风险的工具,最大的功能是保值避险,其盈亏与股票盈亏的本质含义截然不同。对于避险者而言,参与股指期货的最主要目的是对冲现货风险,在持有股票现货的同时,在股指期货市场持有反向头寸,锁定风险,好比为股票上了保险。其股指期货市场盈利对应的是股票市场亏损,反之亦然。

  误区二:长期持有,“买长”不动

  除非企业倒闭,持有股票理论上没有到期期限,可以长期持有。股票价值投资者一般主张长线运作,股票趋势投资者在行情反转前也乐于长期持有。而股指期货合约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到期要么移仓要么交割,不具备长期持有的基本条件。

  误区三:习惯“多头”思维,不能及时止损

  一些股指期货参与者局限于股票的“多头”思维,习惯性地期望市场上涨。如果一味做多,一旦市场出现不利走势,所持有的多头头寸将受到亏损。很多股票投资者因为套牢而“被”长期持有,甚至自嘲“炒成股东”或权当“存银行”,也许会等到翻本的那一天。可是,杠杆和当日无负债结算等特点,让股指期货客户可着实“套不起”。有些股票投资者习惯于“越跌越买”、“拉低持股成本”等操作手法,这些手法如果套用到股指期货上将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四:忽视杠杆“双刃”,低估亏损幅度

  杠杆交易是境内市场股指期货与现货在交易机制上的重大区别。买卖股票的理论最大亏损是全部本金。而股指期货的保证金交易是把“双刃剑”,盈利与亏损都成倍增加。不少股指期货参与者希望通过杠杆放大赚钱效应,却往往忽视杠杆效应同样可以导致亏损倍增的局面。一旦股指期货市场出现不利走势,如果不能及时止损或补足金钱,损失可能成倍放大或被动平仓。

  误区五:主观臆断市场,盲目预测“顶底”

  很多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习惯预测并人为设置股市“顶”和“底”,进而推生出股指期货的高低点,据此进行交易。然而,市场不可盲目预测,历史走势也难以重演。例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腾飞,日本股市涨幅达十几倍,八十年代后涨幅进一步扩大,1989年底日经225指数攀升至38915.87点的历史峰值。此后随着经济泡沫破灭和房地产市场腰斩,日本股市一路下跌,最低探至7054.98点,不及顶点的五分之一,至今也仅14000余点,二十余年未见明显起色。其间不乏投资者试图预测市场“顶”和“底”,孰料低点一个比一个低,多年下来徒劳无功。

  误区六:只看大方向,不顾小波动

  在股指期货交易中,即使看准了行情大方向,也不能像股票那样简单地一捂到底。

  看对大方向只是前提,如果整个交易过程中风险控制和金钱管理做得不好,可能在并不大的行情调整中因为满仓操作或者杠杆放大风险而被淘汰出局,“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等不到最终胜利的那一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