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股份七矿,大河报记者井下700米体验煤矿工火热心跳

  煤矿巷道连接着两个世界:一个井上,充满色彩;一个井下,阴暗潮湿。而煤矿工人的生活轨迹,更像一个狭长的通道,连接着两种人生:一个地上,一个地下;一个光亮,一个幽暗。

  每个矿工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里有泪水,有欢笑,有喜悦,更有忧愁。他们每天深入漆黑的井下,承受着连续数小时高强度作业;他们牺牲享受光明的权利,却为千家万户燃起黑夜中的灯火。

  核心提醒丨黑尘积在身,辛劳刻脸上,挖出那滚烫的热情,撒满了人间的光亮……一曲《矿工之歌》唱出了无数煤矿工人的艰辛和心声。

  “矿灯、安全帽、防水鞋、自救器……”这是煤矿工人下井作业的必备用品,进入直线距离700多米深的地下,要穿过曲线10多里狭长而潮湿的巷道,8个小时井下作业,来回路上需乘坐多趟缆车,才能到达目的地。

  安检准备

  换工作服,连身上的内衣都要换掉

  8月30日,平顶山,中雨。

  凌晨4点,北方的天空已经逐渐泛白,远处的一座矿山冒着烟,当城市里许多人还在睡梦中时,矿工们一天工作、生活早已开始。

  上午10点,综采一队。在一层一间屋子里,近20名矿工在此集合,正在召开上班前的安全例会。据该队书记张建文坦言,像这样的例会,他们每天大家下井前都要召开,雷打不动。

  “全身都要摸遍,除了规定的物品外,其他均不允许携带。”据现场检查的一名师傅称,头顶有摄像监控,直接连接到集团,平时工作中矿工都很自觉。

  下井作业

  乘坐缆车,往返路上需要3小时

  井口是一排排来回循环的架空成人缆车,矿工们俗称“猴车”,人坐上面双脚一蹬,双手一扒,就像猴子一样。

  “路上要转5部缆车,中途还要走路,往返3小时才能到达。”据矿工们说,他们每天下井除了工作的几个小时外,更多时间都花在了路上。

  巷道掘进

  使用先进设备,平均每天向前推进9米

  下午1点,在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工作后,掘进工作开始。随着掘进机的启动,巷道内前方顿时煤尘弥漫。

  掘进机最高处坐着一名矿工,他是负责指挥掘进机掘进方向的观山工,旁边驾驶位上的司机根据观山工的指挥,将岩壁上半部的岩石掏空后,负责组装钢铁支架的矿工便会立即将组装好的u形钢铁支架抬起,运送到刚刚掏空的岩壁前,将其支撑在掏空的岩壁上。随后,掘进机会慢慢将岩壁下半部掏空,组装工人也会随着进度将刚刚支起的u形支架固定死。就这样,掘进约50厘米,固定一个u形支架,掘进的巷道也随之越来越深。

  采煤现场

  井下温度较高,矿工们仍坚守岗位

  越往里面路越难走,其实都不叫路,有的地方仅能让一个人侧身通过,更难走的地方还要弯腰、低头方能慢慢通过,有时稍不留意,头顶上的安全帽就会碰到巷道上方的岩石,发出“叮当”的响声。

  在最深处的一线采煤现场,多名矿工正在作业,他们是之前的一个班组,还没下班。该班组指挥采煤机的矿工王军波手拿遥控器,正在指挥机器作业。不到5分钟时间,巷道墙壁上就掘出一个长方形洞,煤块不断滚落下来,直接进入运输机。

  “控制采煤机,最关键就是要让它听话,除掌握好高度外,还要记住不要割到煤炭顶上或底部的岩石。”王军波指着作业区的煤堆说,割高了,不安全;若割低了,岩石就混在煤炭里,煤炭质量就差,影响后续销售时的价格。他介绍,采煤机在巷道里不停地来回移动,一刀下来可以采到60厘米宽的煤块。采煤机上有水管在不停地往采煤机滚筒上洒水降尘。

  据了解,掘进后才能采煤,而采煤前要先安装运输机和支架,20多人三班倒,有时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再完善电、运输系统、管线等,瓦斯和其他设备所有达标后,方可进行采煤。

  班长李顺生透露,井下是男人的天堂,由于下面温度过高,很多人都喜欢光膀子干活,谁有干不完的活儿,矿友就会上前帮忙,整天和铁家伙打交道,小磕碰时有发生。“但是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他说。

  人物讲述

  玩转58吨掘进机的矿三代

  “我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检修掘进机,关于掘进机的很多修理技巧,我都已经掌握。”提起工作,郭石磊神采飞扬地说,别看掘进机是个“傻大个”,但真要拆开了,只要有人帮忙还是很好组装的,毕竟整个掘进机有58吨重,一条拆下的履带就有七八吨。现在每天他都要比生产工人早起,早上5点多就要点名报到,然后吃饭、换衣服下井维护检修掘进机,有时候时间紧,他会直接带着早饭下井。如今,检修掘进机时的爬、躺、钻都已经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通过听掘进机运行的声音就能判断出其存在的小毛病。

  聊起这几年的工作经历,郭石磊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刚参加工作时,他觉得矿工是一个最底层的工人,没有面子,都不好意思跟同学、朋友说自己是一名矿工。直到后来,当他真正了解了现代矿工的工作环境后,他又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很可笑。“我觉得成为一名矿工挺好的,就是有些累。”

  技术更新

  现在有了掘进机,不但效率高,还节省矿工的体力

  “献了终身,献儿子。”他半开玩笑地说,儿子在另一个队上班,虽然都在井下作业,但很少碰面,有时在缆车上相遇,双方只能打声招呼,吆喝一嗓子。

  “最早用火药掘进时,不仅要做大量的安全工作,防止瓦斯爆炸等,工作效率也不高,一天最多掘进个两三米。”彭队长说。现在有了掘进机,就完全不一样了,掘进机可以掘进岩层,还能直接把破碎的岩石、煤块通过皮带运输到地面,平均一天就能向前掘进8米至9米,不但效率高,还节省了大量的体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