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隧道股份,走进隧道股份市政集团上海城建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钢筋加工:

  一天焊接3000多个焊点

  酷,是酷炫的酷。

  当项目建造变成“搭积木”一样的情形,那么生产这些“积木零件”的地方,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位于闵行区澄江路上的预制构件厂,毗邻黄浦江,每天一早,大量的原材料就从江边的码头通过皮带传送进厂,经过一系列大型机器的加工,成为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类零配件。

  长袖长裤、手套、面罩,这些已经是焊接工每日工作的标配,由于骨架很高,焊接工人需要踩在高1米、宽约30厘米的工作架上工作。7、8个工作架环绕一圈,工人需要在工作架之间来回走动,仿佛舞狮一般,手上、脚下都是技术。在这样有限的场地里,工人需要一天焊接3000多个焊点,用于固定好笼架的连接处。

  “现在的环境有改善,比如冷风机的位置更加合理了,不然厂房里特别闷热。”有着32年工作经历的王兴欢,把这条生产线的每个岗位都做了个遍,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坦言,“热”是岗位上绕不开的一个词,“特别是后面一道浇筑,多数在室外工作,更加热了。”

  浇筑:

  每逢红色预警便会停工

  酷,是酷热的酷。

  “骨架”完成后,下一道主要工序就是浇筑。料斗通过龙门吊运送到位于户外的浇筑区,在这里,将完成布料等步骤。

  在一个目测高约3米的圆柱形钢模上,来自四川的张平武和杨成法正忙碌个不停。在钢模的内外模中间,正摆放着此前环节加工好的“骨架”。搅拌好的混凝土,将通过将军帽均匀浇筑在钢筋骨架之间,而两人要做的,就是手持一根20斤重的振捣棒,不断将内部松散的混凝土振捣紧实。虽然震动由机器的动力提供,但是强烈的阳光下手持重物工作,汗水还是很快就从两人的脸上滴下。

  产品验收:

  耐心和细心决定产品差异

  酷,是冷酷的酷。

  浇注好的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就将进入验收环节。采访当日,同样是现场负责人之一的王剑,以及2名同事,正对前一天完成浇筑的顶管进行验收。当前,各方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差别往往体现在细节上,这对验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心、细致、冷静,在每一处细节上秉承匠心,才能打造出更加完美的产品。“顶管要用于地下,更要仔细,如果漏了一个零件,可能就会渗水。”

  上午10时,半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工人们陆续开始收工,有的人径直回到休息室,有的人则路过工会建在生产线周边的水吧,取了水大口喝起来。

  江畔的微风吹过,刚刚火热的生产线,短暂恢复了平静,等待最热的时间过去,这里又将恢复忙碌的生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