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跌原因,三大指数再度重挫,市场大跌的原因,接下来该怎么办?
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市场又回到了3000点,今天的市场就一个字形容,惨不忍赌!这样反复震荡的行情真的太难熬了……
A股还是那个熟悉的“无脊椎动物”,情绪到位金钱到位就往上冲,情绪没了金钱跑路就一路跌!
(图片来自东财choice)
市场成交量不断缩小,已经跌至7500亿左右。再看看这两天的大跌,其实外资并没有流出多少,全是内资机构在出逃。
主要原因昨天讲了不少,重磅会议落地,市场为何大跌?清流今天从宏观和微观,国内和国外相结合的角度来阐述。
一、国内疫后复苏
今天大跌的板块,主要是疫后复苏,如消费、医药和房地产。重磅利好,复苏预期!
疫情防控放松之后,消费复苏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短期复苏——疫情人数上升影响消费意愿——再到大家克服对疾病的恐惧转入常态化生活,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地的疫情防控放开之后,基本上都遵循这样的规律。
因此疫后复苏这波回调是预料之中的,国内当前正处在第一波疫情的爆发期,新冠感染的冲击波已经到了,线下消费十分疲软,另外医药一直拉涨是因为大家疯狂囤药,现在市场预期也都差不多了。
地产今天大跌,则是因为今天央行宣布12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不变。本次LPR下调是被寄予厚望的,不仅关系到正在买房的,也关系到已经买房的。但却没下调,期待落空了,短期金钱趁机出逃。
二、国外经济衰退
在过去几个月里,美联储连续多次激进加息来为通胀降温,“经济的坏消息是市场的好消息”的逻辑主导美股走势,较差的经济数据意味美联储取得一定抗通胀成果,并因此欢呼雀跃。
但是在美联储上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并暗示终端利率进一步上调后,利率可能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高位,这会让一些投资者担心货币政策最终将推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股也开始了新一轮调整。
在上周四疲软的零售、制造业数据发布后,美股集体大跌,纳指收跌3.23%。投资者开始担心美联储过度紧缩,将美国经济推入衰退。
周四公布的美国11月零售、制造业数据齐跌。11月美国零售环比创一年来最大跌幅,消费者需求情况不容乐观。
本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美房屋建筑商协会(NAHB)12月信心指数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至31%,连续第12个月下跌,预计会继续显示房地产市场降温的迹象。
按理说加息节奏边际放缓会得到市场正反馈,但最近美股市场对此的反馈是四连跌的行情,也说明市场已经从“交易加息”转向“交易衰退”。
和A股相比,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基本面看中国经济,流动性看美国市场,波动可能更大。
三、日本股债双杀
今天全球市场包括A股下午有一波大跳水,主要是受到日本股债双杀影响,日经225中午突发跳水,10年期国债期指跳水引发熔断。
消息面上,12月20日,日本央行宣布将收益率目标上限从0.25%上调至0.5%左右,将1-3月日本国债买买规模提高至9万亿日元/月。
利率方面,日本央行将政策利率继续维持在-0.1%不变,维持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目标在0%左右,符合此前预期。
债券方面,日本央行将继续在每个交易日以0.5%的利率购买10年期日本国债,并不设定购买上限。
日本央行表示:债券市场的运作已经恶化,特别是在不同期限债券利率之间的相对关系以及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套利关系方面...如果这些市场状况持续下去,这可能会对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
决议公布后,美元跳水,日元暴涨,非美货币纷纷走强;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21个基点至0.467%,为2015年以来最高;日本国债期货暂停交易。
怎么日本央行调整国债收益率波动区间上限会引发市场如此大的波动?因为日本央行此前捍卫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的坚定承诺,间接帮助全球保持了较低的借贷成本。
而如今,日本央行显然也已经扛不住持续买入国债的压力,放弃0.25%的国债收益率上限,导致日本国债收益率上升,现在的风险是所有买了日本国债的都要大亏,日本可能陷入股市,楼市,债市,汇市的危机阶段。
日本是唯一依然坚持零利率宽松的发达经济体,日本央行转向鹰派意味着全球流动性进一步收紧,唯一的日本零利率便宜钱已经消失了,流动性收紧压制了全球股市的估值。
如果实在不懂的话,可以类比为美联储加息的剧本这回又要上演一遍,只不过相比影响要小一点儿。
四、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两天大跌之前一直受冷落、人气冷清的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则相对抗跌,反而白酒、医药、地产等之前涨幅大的板块则跌的比较多。
市场大跌之后,机会只会更好,金钱永远是高低切换,均值回归亘古不变,投资一定要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
每次跌到底,优质的权益资产最终都能弹得起,而且总是比之前的高点更高。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在经历回撤之后,总是能越过前高继续前行。
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vs上证指数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