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回归,“中概股”摘牌危机或已解除,中美经济难“脱钩”,理性正回归
由于媒体公布的消息渠道是“知情人士”,而非上市公司,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稍作推敲,用心甄别了。
12月15日,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历史上首次成功对中概股的会计事务所进行底稿审查。随着审查完成,“摘牌”倒计时也会重置,而最终结果将会在明年的1月份公布。
当前是最为微妙的时期,而此时,“中概股”上市公司,有可能已经拿到了更加准确的第一手信息,才会取消在香港上市。当然了,由于该事项仍未尘埃落定,很多企业还是保持沉默为好。
也就是说,“中概股”摘牌危机解除的神秘面纱,仍未彻底掀开。光凭这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判断,显然证据不足。
非常凑巧,美国前外交官12月27日,发表在香港《南华早报》的一篇文章,其核心观点是中美关系“虽然紧张,但理性正在回归”。
其中重点提到了,中概股审查问题,“缓解了对中企从美国大规模退市的担忧”。种种迹象表明,中概股摘牌危机,大概率已经解除。
“理性正回归”,说得非常好。
就中概股摘牌危机而言,问题根本在于2020年特朗普政府时推动实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中概股摘牌危机,这个雷,埋了两年多。
回归理性,显然不是某些人突然发了慈悲,而是因为几年的贸易战下来,大家都没有讨到什么好处。
2022年,对于全球各国来说,都应该是一个反思年,尽管乌克兰危机让美国人赚得钵满盆满,但同时也在向世人宣布了一个局部经济“脱钩”后的真实现状。
欧洲,因之爆发了能源危机;而俄罗斯,几乎失去了整个欧洲业务。
也就是说,甭管是主动脱钩方,还是被迫脱钩方,对经济的伤害是巨大的!几年贸易战打下来,再加上一次乌克兰危机,美国人看得非常清晰。
中美经济想要完全“脱钩”,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谁都不可能承担这个历史骂名。更何况,2023年的美国经济,衰退迹象尤其明显。
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让别人“脱钩”可能渔翁得利,自己主动“脱钩”,愚蠢得要死,干傻事儿的结果,只会害了自己。
那么,岂不是很多人就没事儿干了?
挑事儿,肯定仍在继续,如果是在经贸上直接较劲,2023年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小。“理性回归”的直接原因,是某国人日子不好过,已经没有“非理性”冲动的筹码了。
于是乎,在舆论上开始做文章,在小细节上找难堪。
有几个国家,必须要点点名。
随着我国对疫情的逐步放开,美国、日本、印度、意大利等几个国家,对中国入境人士采取了最新的防疫措施。
在这个问题上如此步调一致,站队的迹象非常明显。令人吃惊的是那个欧洲国家,高通胀、能源危机,已经让他们叫苦不迭了。在这个时候,还主动对外国游客设置障碍?
三年疫情管控,中国相当一部分消费实力较强的人,铆足了劲儿,正打算走出国门扫货。有些人却黑着脸不待见,岂不是断送了自己的财路?
干傻事儿,只会伤害到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