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etf,越跌越买!南向资金年内流入2800亿,多只港股科技ETF份额创新高

  11月首日,港股市场强势上涨,主要股指集体上扬。截至收盘,恒生指数报收15455.27点,单日上涨5.23%;恒生科技指数午后一度涨超9%,最终收盘上涨7.8%至3075.16点。尽管迎来“开门红”,但港股主要指数仍未收复失地。年初至今,恒生指数仍下跌33.95%,恒生科技指数则下跌逾45%。

  港股ETF份额大幅增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在已有数据的纯港股股票指数基金产品中(仅计算初始基金且不包括联接基金产品,下同),52只ETF产品今年以来的平均净值增长为-34%,而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年内净值下跌超43%。

  Wind数据显示,自10月以来,上述52只港股ETF产品份额合计增加了301亿份,较年初增长1050亿份。其中,份额增长超过1亿份的有20只;有8只ETF产品的份额增超10亿份,而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

  具体而言,10月以来份额数量提升最多的港股ETF是华夏恒生科技ETF,该产品三季度以来份额增加达112.65亿份,其中近一个月份额就增长了88.39亿份;截至10月31日,华夏恒生科技ETF今年以来份额增加超229亿份,份额达311.17亿份,创下历史新高。

  华泰柏瑞南方东英恒生科技ETF、易方达恒生科技ETF、大成恒生科技ETF等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基金份额也在近一个月分别增加了53.16亿份、36.82亿份、15.93亿份,10月31日份额分别为182.78亿份、91.05亿份、37.13亿份,均刷新自成立以来的规模纪录。

  与上述基金不同的是,博时恒生医疗保健ETF、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在三季度均处于“缩水”状态,份额分别减少5.37亿份、9.8亿份。而10月以来二者份额均增加了16亿份,年内份额分别增超100亿份、200亿份。

  南向净买入持续攀升

  11月1日,港股市场大幅上涨,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5.23%、5.49%和7.80%。行业板块方面,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非必选消费业及必选消费业板块涨幅居前,均涨超6%;电信业和能源业表现相对较弱。

  沉寂许久的港股市场近日为何会迎来反弹?招商基金相关人士分析称,主要缘于三方面原因,一是,美联储议息会议临近,11月加息确定性较强,但美国经济衰退迹象逐步显现;二是,受政策利好影响,港股消费板块走出大幅反弹行情;三是,多数大型科技股走强同时受到了元宇宙支持政策、“双11”龙头业绩表现较优、回买积极等多因素的催化。

  港股布局节点已现?

  金钱大举买入,是否意味着港股到了值得布局的节点?

  广发恒生科技QDII-ETF基金经理刘杰对第一财经表示,短期受到外部宏观因素以及市场非理性恐慌情绪发酵影响,恒生科技指数调整较多,当前指数12个月前瞻PE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然而,就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海外金融条件和美元流动性收紧是港股市场三季度以来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某相关主题基金经理表示,尽管市场出现了巨大的调整,但在港股投资中,未来仍看好大科技板块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站在当前时点,招商基金对第一财经表示,“短期基本面大概率呈现‘内需复苏偏弱 外需见顶回落’组合,而在欧洲能源危机的推动下,全球通胀仍在高位,美联储大概率不会放慢加息步伐。但短期外资偏脉冲式的流出较为充分地释放了悲观预期,锚实了港股底部修复逻辑”。

  也有多家券商认为,港股市场具有明显的中长期配置价值。例如,华泰证券在研报中称,“中长期视角下,港股当前正处于筑底阶段。通常情况下,精准判断底部不太现实。由于底部附近不确定性很大,左侧买入又会面临较大的回撤风险。所以我们建议投资者事先定好明确的规则,耐心等待右侧买入机会”。

  对于医药板块,华夏基金认为,“对于前期港股医药股的调整,我们认为市场的种种担忧已经充分体现,并且有过度悲观的判断。往下半年看,虽然还会有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干扰,但随着防疫政策更加精准、国家对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应该逐步乐观起来”。

  “相比A股,港股在创新药、创新器械及互联网医疗赛道更有优势,此外在医疗服务、CXO等领域也有很多优质标的,估值也有足够的吸引力。”华夏基金认为,在国内制药行业整体向创新药转型的背景下,生物科技公司凭借差异化的创新以及高研发效率有望实现快速崛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